出处
《孔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6-18,共3页
Confucius Studies
同被引文献18
-
1陈明.中国文化中的儒教问题:起源、现状与趋向[J].博览群书,2004(8):4-26. 被引量:6
-
2段德智.从存有的层次性看儒学的宗教性[J].哲学动态,1999(7):29-31. 被引量:4
-
3郭齐勇.儒学:入世的人文的又具有宗教性品格的精神形态[J].文史哲,1998(3):36-38. 被引量:16
-
4苗润田,陈燕.儒学:宗教与非宗教之争──一个学术史的检讨[J].中国哲学史,1999(1):23-31. 被引量:8
-
5卢钟锋.世纪之交的儒学泛宗教化问题[J].中华文化论坛,1999(2):9-10. 被引量:2
-
6李宗桂.思想家与文化传统[J].哲学研究,1993(8):39-47. 被引量:15
-
7朱法贞.“三纲”源于法家[J].社会科学研究,1987(1):110-111. 被引量:4
-
8张丽华.古典儒学宗教性的不同解读[J].孔子研究,2004(6):95-106. 被引量:1
-
9刘力.董仲舒大一统帝国的社会控制思想[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53-58. 被引量:4
-
10郭齐勇,龚建平.儒家、儒教,宗教性、超越性-以李申《中国儒教史》为中心的评论[J].中国学术,2002,3(1):201-218. 被引量:3
-
1彭长征.寻找幸福[J].高中生(高考),2012(10):35-35.
-
2A.叔本华,李洁.所有的爱都是同情[J].世界哲学,2005(1):112-113. 被引量:4
-
3刘艳萍.把帽子扔过去[J].考试(高考族),2009(4):9-10.
-
4冯琳.试论儒学的宗教性内涵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J].天津社会科学,2007(2):54-56.
-
5叶延滨.心里美[J].党的生活(河南),2015,0(22):25-25.
-
6曾黎.浅论三纲五常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J].南都学坛(南阳师专学报),1994,14(5):0080-0082. 被引量:6
-
7赵静,苏洁.浅谈儒学的宗教性[J].宜宾学院学报,2003,3(5):28-29.
-
8名家名言[J].为了孩子(2-7岁)(下),2009(9):44-44.
-
9邓凌.试论儒家伦理的宗教性[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5(5):16-18.
-
10安乐哲,郝大维,彭国翔.《中庸》新论:哲学与宗教性的诠释[J].中国哲学史,2002(3):5-17. 被引量: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