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对斯大林模式的几点思考——与郑易平先生商榷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认为斯大林模式是一种普遍有效的“后发先进”的现代化模式,它的产生有历史必然性,改革斯大林模式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应该区分社会主义制度和体制层面下斯大林模式的不同,对它进行正确评价,斯大林模式不是苏联剧变的根本原因。
作者
刘继峰
机构地区
西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出处
《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52-55,共4页
Journal of Guangzhou Institute of Socialism
关键词
斯大林模式
现代化
必然性
改革
苏联剧变
分类号
A83 [哲学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4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9
同被引文献
8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2
参考文献
4
1
郑易平,龚海林.
也谈客观、全面重评斯大林模式——与沈宗武先生商榷[J]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4):40-45.
被引量:4
2
沈宗武.
斯大林模式重评——必要性、方法及其他[J]
.马克思主义研究,2003(1):59-64.
被引量:6
3
赵文亮.八十年代以来我国学者对斯大林模式的研究[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1(02).
4
申中悟.
斯大林模式是“历史的错位”吗?——与毛立言商榷[J]
.马克思主义研究,1999(5):88-93.
被引量:4
二级参考文献
4
1
沈宗武.
斯大林模式重评——必要性、方法及其他[J]
.马克思主义研究,2003(1):59-64.
被引量:6
2
.《列宁选集》第2卷[M].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586页.
3
.《关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总路线的论战》[M].人民出版社,1965年.第122页.
4
兹·布热津斯基.《大失败-二十世纪共产主义的兴亡》,军事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
共引文献
9
1
樊欣.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几位重要人物研究介评[J]
.海派经济学,2023,21(4):187-203.
2
梁玉秋.
对“斯大林模式”的点滴思考[J]
.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14(3):34-36.
被引量:5
3
梁玉秋.
对“斯大林模式”的哲学沉思[J]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15-17.
4
张新,苗桂山,白琳,李建国,韩华.
新时期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报告(上)[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5(7):10-19.
5
郑易平,龚海林.
也谈客观、全面重评斯大林模式——与沈宗武先生商榷[J]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4):40-45.
被引量:4
6
粟迎春.
新世纪以来国内学术界斯大林问题研究综述[J]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9(2):54-59.
被引量:1
7
徐海燕.
中外学者论苏联二三十年代的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J]
.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2009(3):82-86.
8
徐海燕.
浅论苏联三种社会主义建设方案的理论与实践问题[J]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9,21(8):22-25.
9
孙利国.
新世纪以来中国对“斯大林模式”研究综述[J]
.中共党史研究,2011(2):100-107.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8
1
毕克,周必文.
略谈斯大林时期的苏联体制[J]
.社会主义研究,1985(1):64-71.
被引量:2
2
周新城.
“斯大林模式”辨析[J]
.求实,2005(2):64-66.
被引量:4
3
汤德森.
对斯大林模式社会主义的评析[J]
.社会主义研究,2005(4):16-18.
被引量:9
4
左凤荣,沈志华.俄国现代化的曲折历程: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5
林泓.
论斯大林模式形成的原因[J]
.三明学院学报,1998,16(3):16-21.
被引量:1
6
刘添才.
斯大林模式形成的深层次原因[J]
.淮北煤炭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2(6):36-37.
被引量:7
7
余子君.
苏联模式形成原因之我见[J]
.今日南国(理论创新版),2008(2):35-36.
被引量:3
8
徐春莲.
斯大林模式的形成及其评价[J]
.考试周刊,2007(38):158-159.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2
1
王玉玲.
斯大林模式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影响探析[J]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0,12(2):62-64.
被引量:2
2
刘薇.
斯大林模式的形成原因及其评价[J]
.学理论,2015(2):130-131.
二级引证文献
2
1
王宇,董雪楠.
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理论及影响[J]
.商业文化(学术版),2011(8):391-392.
2
何佳玲,朱小翠.
乌托邦与反乌托邦——何处才是理想家园?[J]
.青年文学家,2016,0(8X):65-65.
1
吴恩远.
邓小平论总结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经验教训[J]
.红旗文稿,1998(24):21-25.
2
高继文.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苏联模式的关系[J]
.理论学刊,2011(4):15-19.
被引量:3
3
范玉传.
七十年前联共(布)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模式的大争论[J]
.理论视野,2000(4):54-57.
4
高继文.
历史地辩证地评价斯大林和斯大林模式——兼与李伟、曾昭禹先生商榷[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56(3):3-10.
被引量:1
5
戴小江.
邓小平的苏联模式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构建[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4(6):68-71.
被引量:3
6
邹立莉.
试论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理论”[J]
.昭通学院学报,2015,37(1):95-100.
7
申丹虹,高翔.
论邓小平对毛泽东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J]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3,15(5):29-31.
8
陈丽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的构筑[J]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3):43-45.
9
左凤荣.
俄罗斯新一代领导人的外交政策走向与中俄关系浅议[J]
.理论视野,2000(6):56-58.
10
于云荣,宋振全.
邓小平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思想新探[J]
.经济与社会发展,2005,3(5):6-8.
被引量:1
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7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