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新生代气候变化原因新解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构成地球的各大圈层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因此其中一个圈层发生变化必将影响其他圈层的特征和状态。新生代时,岩石圈中出现了物质的重新分配与调整,产生了地球史上最为显著的山脉和高原的构造隆升。在欧洲和南亚地区,出现了阿尔卑斯喜马拉雅造山带,形成了喜马拉雅山地西藏高原;在美洲西部出现了科迪勒拉山系,特别是在南美西部形成了安底斯山脉和Altiplano高原。
作者
何为
出处
《发明与创新(大科技)》
2007年第2期28-29,共2页
关键词
新生代
气候变化
喜马拉雅造山带
西藏高原
科迪勒拉山系
相互联系
发生变化
分类号
P467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74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11
同被引文献
74
1
李国琛.
全球气候变暖成因分析[J]
.自然灾害学报,2005,14(5):38-42.
被引量:55
2
宋姣.
国际环境法中“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面临的挑战及其发展与完善[J]
.经济研究参考,2011(11):60-62.
被引量:2
3
戴晓苏,任国玉.
气候变化外交谈判的科技支持[J]
.中国软科学,2004(6):91-95.
被引量:6
4
秦大河.
进入21世纪的气候变化科学——气候变化的事实、影响与对策[J]
.科技导报,2004,22(7):4-7.
被引量:135
5
王绍武.
近百年气候变化与变率的诊断研究[J]
.气象学报,1994,52(3):261-273.
被引量:400
6
高晓清,朱德琴,姚济敏.
从地球系统的观点看气候突变[J]
.干旱气象,2004,22(4):70-75.
被引量:8
7
汪方,丁一汇.
气候模式中云辐射反馈过程机理的评述[J]
.地球科学进展,2005,20(2):207-215.
被引量:40
8
陈文颖,吴宗鑫,何建坤.
全球未来碳排放权“两个趋同”的分配方法[J]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45(6):850-853.
被引量:96
9
刘健,Hans von Storch,陈星,Eduardo Zorita,王苏民.
近千年全球气候变化的长积分模拟试验[J]
.地球科学进展,2005,20(5):561-567.
被引量:18
10
王绍武,赵宗慈.
未来50年中国气候变化趋势的初步研究[J]
.应用气象学报,1995,6(3):333-342.
被引量:55
引证文献
1
1
张轶鸥,丑洁明,董文杰.
中国关于气候变化归因和责任的研究进展与展望[J]
.干旱气象,2013,31(1):174-181.
被引量:11
二级引证文献
11
1
胡海洪.
气候变化对水文水资源的影响分析[J]
.生物技术世界,2013,10(3):37-38.
被引量:2
2
王莺,李耀辉,孙旭映.
气候变化对黄河源区生态环境的影响[J]
.草业科学,2015,32(4):539-551.
被引量:39
3
赵福年,王莺,张龙.
1960—2009年石羊河流域气候变化特征[J]
.气象与环境学报,2014,30(5):131-140.
被引量:8
4
任国华,邓斌,后源.
黄河源区沼泽湿地退化过程中植物群落特征的变化[J]
.草业科学,2015,32(8):1222-1229.
被引量:15
5
孙宝利,孙凤华,孙可,曹铭书,杨晓彤,张建国.
1961—2015年阜新地区气候变化特征[J]
.气象与环境学报,2017,33(4):64-70.
被引量:12
6
武正敏,陈权亮.
基于多种资料的青藏高原地表感热的对比分析[J]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2018,38(1):1-10.
被引量:3
7
普布次仁,白玛央宗,洛桑曲珍,拉巴卓玛,郑伟.
2002-2017年扎日南木错湖面面积变化分析[J]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2018,38(4):67-70.
被引量:5
8
栗士棋,刘颖,杜付然,李柯星,程芳芳,王国庆.
河南省主要流域径流量变化及其对降水变化的响应[J]
.气象与环境科学,2021,44(2):1-8.
被引量:4
9
刘念,费良军,冯缠利,同海丽,介飞龙,郝琨.
无定河湿地保护区气候变化特征研究[J]
.地下水,2021,43(4):140-142.
10
梁凤娟,张保龙.
乌拉特草原2018年上半年干旱监测与成因浅析[J]
.高原气象,2021,40(5):1147-1153.
被引量:2
1
唐小妹.
世界最长的山系——科迪勒拉山系[J]
.地理教学,1996(2):10-11.
2
Zantop,H,白冶.
美国科迪勒拉山系两种层控Pb—Zn—Ag矿床—岩浆热液交代岩型和变质叠加的同[J]
.国外矿床地质,1995(4):73-73.
3
马彻.,FE,林唯真.
北美科迪勒拉山系与碱性岩有关的贵金属矿床(述评)[J]
.国外地质科技,1989(2):45-71.
4
张立生.
科迪勒拉山系中的铜矿资源[J]
.矿床地质,2002,21(S1):90-93.
被引量:2
5
熊文甫.
美洲大陆地理界线——科迪勒拉山系[J]
.地球,1996(6):28-29.
6
地学书签[J]
.地球,2012(10):33-33.
7
安第斯山脉[J]
.科学家,2016,4(17).
8
丸山茂德,王东初.
地球史46亿年[J]
.国外地质(北京),1992(4):27-32.
9
王澜.
地球上最大的一次灾难[J]
.生命与灾害,1996,0(2):17-17.
10
张瑞文.
地球史上的三次成煤期[J]
.地球,2005(1):11-11.
发明与创新(大科技)
2007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