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傩”在河南——中原地区傩文化散存状况的普查报告
被引量:1
出处
《寻根》
2007年第1期104-110,共7页
Root Exploration
同被引文献12
-
1王克芬.“傩舞”发展的历史轨迹[J].舞蹈,1996(2):14-17. 被引量:2
-
2欧少琳.“文化记忆”理论视阈下的《傩·情》对傩文化的当代传承[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9(2):64-70. 被引量:7
-
3张维,柯黎.萍乡傩舞艺术特征分析[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7(1):114-117. 被引量:8
-
4韦海燕,李朝昕.仫佬族傩舞的文化解读[J].四川戏剧,2017(5):96-100. 被引量:3
-
5贾利涛.鬼面战争:傩舞“爱社”的传说情境[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7(5):66-70. 被引量:2
-
6曾华美.当代湛江傩舞面具的审美形象变迁[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7(5):71-76. 被引量:7
-
7陈德钦,房鹏飞.桂南村落傩舞的民俗体育文化内涵与现代传承探析——以国家非遗项目“钦州跳岭头”(傩舞)为个案[J].广西社会科学,2017(10):62-66. 被引量:6
-
8黄朝斌.南丰傩面具的仪式信仰与审美述论[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37(1):144-150. 被引量:6
-
9樊蒙蒙.湛江傩舞形态分析与比较研究[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9(6):63-67. 被引量:2
-
10田洁.审美视野下山西傩舞艺术特征及民俗文化内涵研究[J].中国民族博览,2020(7):9-10. 被引量:1
-
1王玉萍.学会工作中学术交流的组织管理[J].四川气象,2002,22(1):58-59.
-
2钟敬文.在欢迎福田教授来华讲学开幕式上的致词[J].民俗研究,1999(1):25-28.
-
3稿约[J].民间文学论坛,1996(2).
-
4热浪中的冷静思考[J].民间文化论坛,2006(3):111-111.
-
5朱思锦.试论田野作业中的主位研究法及其应用[J].世纪桥,2016(5):90-91. 被引量:1
-
6春天即将来临[J].民间文化论坛,2006(6):3-3.
-
7夏世龙.对中国民俗研究走向的几点思考[J].民族论坛,2006(2):38-39. 被引量:1
-
8施爱东.网络时代的学术对话:中国现代学术史上的民间文化[J].民俗研究,2003(4):190-198.
-
9潘扬弘一.民族民间舞蹈教育中田野作业的方法与策略[J].大众文艺(学术版),2015(2):231-231. 被引量:1
-
10民间文化遗产抢救书稿征集启事[J].民间文化论坛,2006(6):108-1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