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07年第1期49-51,共3页
Journal of Teaching and Management
同被引文献11
-
1韩宏莉.家长“软暴力”及其心理危害[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7(01S):36-38. 被引量:3
-
2王晓琳.别对孩子施加“软暴力”.家教有方,2007,(03).
-
3小妮.聊聊亲子教育:莫给孩子”软暴力”[N].黑龙江晨报.2009,(04).
-
4曹林.家庭言语暴力不能成教育死角[N].南方日报.2010,(06).
-
5王萌.以爱为名——家庭教育中的“非爱行为”[J].中国教师,2011(20):76-77. 被引量:1
-
6解徐超,林明芳.减少家庭非爱行为,提高家长教育观念[J].大众心理学,2013(10):35-36. 被引量:1
-
7陈华仔,肖维.中国家长“教育焦虑症”现象解读[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4(2):18-23. 被引量:127
-
8单蕾.家长教育孩子出现的几种误区[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2015,0(10):28-28. 被引量:1
-
9王静.幼儿园亲子活动中的家长角色定位[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6,32(1):12-14. 被引量:22
-
10卢清,程亚蒙.幼儿家庭教育的合力策略[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6,32(7):11-13. 被引量:17
-
1韩宏莉.家长“软暴力”及其心理危害[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7(01S):36-38. 被引量:3
-
2谭柳青.孩子发脾气我们怎么办[J].中华家教,2013(11):26-26.
-
3张金凤.如何消除独生子女的不满情绪[J].农家女,2007(11):27-27.
-
4陈开颜.细说孩子的“怪”现象[J].启蒙(3-7岁),2007,0(12):33-33.
-
5程志宏,杨翠美.面对宝宝的突然“好动”[J].启蒙(3-7岁),2008,0(12):32-33.
-
6杨锃锟,吉孟卓,王红.高职学生对教学信息反映情况的表现类型及影响因素的分析[J].科学大众(智慧教育),2017(3):150-150.
-
7王克永.“网络成瘾症”的心理危害与防治[J].人生十六七(家教指南),2003(10):30-31.
-
8邱素琴.点亮光明[J].小学时代(教师),2010(3):77-77.
-
9许兴华.家长“软暴力”现象的危害及对策[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1(2):77-78.
-
10张倩.关于中职班主任的一些思考[J].好家长,2016,0(20):203-2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