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看不见的手”、理性设计与社会发展——斯密发展观及其当代意义 被引量:3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看不见的手”并非纯粹的经济分析工具,而是斯密道德哲学体系的核心范畴。除去经济学、神学等意义外,“看不见的手”原理具有深刻的发展观意蕴。它不仅揭示了国民财富自然增长的内在机制,而且阐发了社会发展的自发秩序思想,强调社会发展本质上不是理性预先整体设计的结果,而是每个个体在“看不见的手”牵引下相互作用的自然结局。上述思想对于后发国家实现发展目标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作者 刘会强
出处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65-169,共5页 Jiangxi Social Sciences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7

  • 1约翰·伊特韦尔等.新帕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第2卷)【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6.
  • 2埃德蒙·惠克特.经济思想的流派[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2.
  • 3约瑟夫·熊彼特.经济分析史(第1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
  • 4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380-381.
  • 5弗里德里希·冯·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M].邓正来译.北京:三联书店,1997.
  • 6夏尔·季德、夏尔·利斯特.经济学说史(上册)【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
  • 7俞可平.如何正确认识公民社会[J].上海党史与党建,2006,(8).

共引文献170

同被引文献14

  • 1邹薇,庄子银.斯密经济学的制度因素研究[J].经济科学,1995(6):63-68. 被引量:3
  • 2薛为昶."看不见的手"的伦理意义阐释[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3(6):13-15. 被引量:2
  • 3周中林.论亚当·斯密的经济哲学思想——从《国富论》到《道德情操论》[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9(2):70-73. 被引量:7
  • 4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 5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7.
  • 6[美]丹尼尔·贝尔,欧文·克里斯托尔.经济理论的危机[M].陈彪如,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67.
  • 7苏东斌.我讲《国富论》[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193.
  • 8[英]约翰·伊特韦尔,[美]默里·米尔盖特,[美]彼得·纽曼.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第2卷[K].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2:1070.
  • 9[英]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 10[美]萨缪尔森.经济学(上)[M].高鸿业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

二级引证文献7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