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世界经济与政治》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1,共1页
World Economics and Politics
同被引文献217
-
1王逸舟.制约主权的十个因素[J].天津社会科学,1994(1):34-41. 被引量:7
-
2林利民,季志业,宿景祥,方华,刀书林,吴洪英."BRICs现象"剖析[J].现代国际关系,2004(9):44-54. 被引量:1
-
3屠新泉.GATT/WTO中的美国:建设者和破坏者的双重角色[J].世界经济研究,2004(12):9-16. 被引量:8
-
4徐纬地.摇摆与彷徨中的探索——联合国维和行动面临的困难与挑战[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5(5):7-13. 被引量:7
-
5王猛.达尔富尔危机:中国外交转型的挑战与契机[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5(6):35-40. 被引量:10
-
6陈岳.“中国威胁论”与中国和平崛起——一种“层次分析”法的解读[J].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05,22(3):93-99. 被引量:34
-
7赵伯乐.实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条件论析[J].国际政治研究,2005,26(4):12-18. 被引量:4
-
8罗国强.从《战争与和平法》看“和平崛起”的国际法基础[J].比较法研究,2005,19(6):95-103. 被引量:11
-
9饶戈平.国际法律秩序与中国的和平发展[J].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05,22(6):48-54. 被引量:10
-
10牛军.世界的中国:21世纪初的中国外交研究[J].国际政治研究,2006,27(1):112-121. 被引量:10
二级引证文献12
-
1余锋.“绿屋会议”:WTO走出合法性危机的一道坎[J].东方法学,2009(6):87-95. 被引量:2
-
2张海冰.论中国援外不附加政治条件原则的理论基础及现实意义[J].当代亚太,2009(6):92-105. 被引量:3
-
3余锋.“绿屋会议”:WTO走出合法性危机的一道坎[J].北方法学,2010,4(2):111-117. 被引量:8
-
4吴峰.“新干涉主义”评析[J].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9(1):6-9. 被引量:1
-
5蔡拓.当代中国国际定位的若干思考[J].中国社会科学,2010(5):121-136. 被引量:51
-
6陈拯.内发的变革:中国与国际人权规范互动的自主性问题[J].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12,29(2):19-35. 被引量:9
-
7张海冰.中国对非洲援助的“战略平衡”问题[J].西亚非洲,2012(3):39-52. 被引量:6
-
8陈拯.金砖国家与“保护的责任”[J].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15,32(1):1-26. 被引量:10
-
9陈拯,朱宇轩.中国政府与“保护的责任”辩论:基于安理会相关辩论发言的分析[J].当代亚太,2015(5):130-155. 被引量:13
-
10杨海峰,潘忠岐.中国与国际危机管理规则的制定[J].太平洋学报,2016,24(8):19-30. 被引量:2
-
1李铁堆,岳学鲲.美国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财政政策及其启示[J].中国财政,2008(9):56-58. 被引量:5
-
2前端消费[J].经济展望,2006(8):88-88.
-
3赵连泰.试论战后日本的国民经济现代化问题[J].北方论丛,1979(1):105-116.
-
4毛.反全球化的七个特征[J].重庆社科文汇,2001(12):43-43.
-
5斯塔夫罗斯·伊恩努卡.新加坡如何开发唯一的自然资源——人才[J].乡镇企业导报,2015,0(6):57-57.
-
6李皓(编译).英国全力建设经济[J].中国外资,2014(1):47-47.
-
7熊中平.新加坡发展经验对我国和谐社会建设的借鉴意义[J].消费导刊,2006(11):587-588.
-
8朱天祥.外事知识:中国对外援助八原则[J].重庆与世界,2013(12):44-49.
-
9赵丽华.对实施多元化资本经营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思考[J].东岳论丛,2007,28(4):201-202.
-
10《第二世界——大国时代的全球新秩序》[J].中国投资(中英文),2009(11):117-1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