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灵兰秘典论》与心配土说
被引量:
1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在我国古代曾出现过两种五行配五脏,即心土、脾木、肺火、肝金、肾水,还有一种是心火、肝木、肺金、脾土、肾水之说。经考证认为,《灵兰秘典论》的心配土说很隐晦,表面上毫不带五行气息,故得以保留在《素问》中,否则早被心配火说修正了。
作者
田树仁
高兰莉
机构地区
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
出处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
1996年第4期6-7,共2页
Journal of Shaanxi 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关键词
灵兰秘典论
五行
心
分类号
R221.3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14
同被引文献
77
引证文献
13
二级引证文献
20
参考文献
1
1
田树仁.
两汉改制与心属火说的演变[J]
.中国医药学报,1989,4(3):52-55.
被引量:15
共引文献
14
1
王家葵.
论《神农本草经》成书的文化背景[J]
.中国医药学报,1994,9(3):7-10.
被引量:11
2
张效霞.
应重视中医基础理论的整理研究[J]
.山东中医学院学报,1995,19(6):370-371.
3
高兴.
“阴火”理论新解——论心配土说的合理性[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8(5):16-17.
被引量:8
4
方力行,谭春雨.
历代五行学说中土与长夏相配及五行顺序的探讨[J]
.河南中医,2006,26(12):8-10.
被引量:3
5
张效霞,王振国.
五脏配五行原理溯源[J]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8,20(3):4-6.
被引量:5
6
田树仁,马润娣.
从刘向父子五脏配五行观谈《黄帝内经》[J]
.河南中医,1998,18(3):138-139.
被引量:3
7
陈晨,郭瑨,贾春华.
五行——从人伦到人体[J]
.世界中医药,2014,9(11):1459-1462.
被引量:2
8
鲁明源.
五行学说临床新用述评[J]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15,38(4):1-4.
9
刘佳琳,王彩霞.
脾脏象发生考[J]
.辽宁中医杂志,2016,43(12):2518-2519.
被引量:2
10
周波,陈瑞祥,张学著,兰吉瑞,李守力,任在晋,张长琳.
形与神俱现代科学研究(3)——《伤寒论》三阳三阴病辨证的实质是四阳行一阴行的五行病辨证[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19(10):117-121.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77
1
李玉清.
从五脏五行配属关系的多样性看医学发展的轨迹[J]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5(4):199-201.
被引量:4
2
金韦.
水北、山南为“阳”解[J]
.学术研究,1979(3):96-96.
被引量:2
3
张永.
乙型肝炎血清学指标阴阳五行归属的探讨[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3(17):2268-2268.
被引量:1
4
邢玉瑞.
五行配五脏研究[J]
.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04,5(4):1-4.
被引量:9
5
李景祥.
论骨和髓的阴阳五行属性及与肾的关系[J]
.辽宁中医学院学报,2005,7(1):7-8.
被引量:6
6
梁永林,李生财,柳春.
四时阴阳配属关系归真[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5,11(3):169-171.
被引量:4
7
田树仁.
两汉改制与心属火说的演变[J]
.中国医药学报,1989,4(3):52-55.
被引量:15
8
赵宏利.
月经周期阴阳五行归属及五脏所主[J]
.中医药学刊,2006,24(2):258-260.
被引量:11
9
高兴.
“阴火”理论新解——论心配土说的合理性[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8(5):16-17.
被引量:8
10
邢玉瑞.
《黄帝内经》中太一行九宫思想研究[J]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7,19(1):20-22.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13
1
田树仁,马润娣.
从刘向父子五脏配五行观谈《黄帝内经》[J]
.河南中医,1998,18(3):138-139.
被引量:3
2
周琦,柳长华.
今古文经学对《内经》及其注疏的影响[J]
.中华医史杂志,2010,40(2):121-124.
被引量:1
3
潘秋平,段晓华,梁吉春.
《黄帝内经》藏象学说渊源考证[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33(2):80-82.
被引量:3
4
鲁明源.
五行学说临床新用述评[J]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15,38(4):1-4.
5
周波,陈瑞祥,张学著,兰吉瑞,李守力,任在晋,张长琳.
形与神俱现代科学研究(3)——《伤寒论》三阳三阴病辨证的实质是四阳行一阴行的五行病辨证[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19(10):117-121.
被引量:2
6
周波,吴世东,曾启全,许小清,孙智锋,莫子丽,陈强松,陈瑞祥,张学著,兰吉瑞,李守力,任在晋.
形与神俱现代科学研究(2)——立竿测影与阴阳五行定义、古经文五脏配五行、河图洛书[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19(9):128-134.
被引量:5
7
郑洪.
五行五脏身体观的建构、应用及其文化诠释[J]
.文化研究,2017(4):135-146.
8
周波,吴世东,曾启全,许小清,孙智锋,莫子丽,兰吉瑞,陈瑞祥,张学著,李守力,任在晋.
形与神俱现代科学研究(4)——以太阳运动规律为公理探讨太一、阴阳、二阴二阳、太少阴阳、至阴、三阴三阳、长夏、肝生于左[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20(9):15-23.
被引量:3
9
李海峰.
《灵枢·经筋》手少阴经筋病发微[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20,35(2):591-594.
被引量:5
10
孙君杰.
从古文《尚书》说到三阴三阳[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23,38(6):2938-2940.
二级引证文献
20
1
常立果,杨彬,烟建华.
从“心”概念谈“心主神明”[J]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22(4):6-8.
被引量:2
2
高程熙,赵博.
近十年对宋明时期《黄帝内经》文献的研究进展[J]
.中医文献杂志,2012,30(2):55-56.
被引量:1
3
于彤,陈华钧,吴朝晖,顾珮嵚,崔蒙,张竹绿.
中医“象思维”的OWL语义建模[J]
.中国数字医学,2013,8(4):29-33.
被引量:3
4
向延卫,李文伟,黄建华,朱敏,刘毅.
西医传入对中医脏腑学说演变的影响[J]
.中华医史杂志,2013,43(6):351-355.
被引量:2
5
王建中,田树仁.
从王粲病案谈到《黄帝内经》[J]
.陕西中医函授,2001(6):7-9.
被引量:2
6
鲁明源.
五行学说临床新用述评[J]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15,38(4):1-4.
7
伍金丹增,嘎玛格勒.
《黄帝内经》五运六气理论形成的天文学背景分析[J]
.西藏科技,2017(3):10-11.
被引量:5
8
周波,陈瑞祥,张学著,兰吉瑞,李守力,任在晋,张长琳.
形与神俱现代科学研究(3)——《伤寒论》三阳三阴病辨证的实质是四阳行一阴行的五行病辨证[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19(10):117-121.
被引量:2
9
周波,吴世东,曾启全,许小清,孙智锋,莫子丽,兰吉瑞,陈瑞祥,张学著,李守力,任在晋.
形与神俱现代科学研究(4)——以太阳运动规律为公理探讨太一、阴阳、二阴二阳、太少阴阳、至阴、三阴三阳、长夏、肝生于左[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20(9):15-23.
被引量:3
10
贾耿.
周易太极阴阳演变的规则及蕴义[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9,17(1):26-32.
被引量:8
1
苏启建,尚发全,范友.
从五行学说看内经成书年代[J]
.中医临床研究,2009,1(22):114-115.
被引量:1
2
曲黎敏.
《灵兰秘典论》的五脏解读(六) 五脏之外——膻中[J]
.家庭医学(下半月),2009(3):35-35.
3
养心篇[J]
.健康大视野,2009(16):28-28.
4
曲黎敏.
《灵兰秘典论》的五脏解读(五)——肾为作强之官[J]
.家庭医学(下半月),2009(2):37-39.
被引量:1
5
苏启建,李永平,唐斌.
《内经》中的三种五行配属[J]
.中医临床研究,2009,1(23):124-124.
6
冯业贺.
从“心藏神”看心系疾病的临床特点[J]
.河南中医,2004,24(1):7-7.
被引量:1
7
朱龙.
肺主治节原意探析[J]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6,20(6).
被引量:6
8
蔡淦.
中医脾胃(上)[J]
.家庭用药,2011(5):45-45.
9
孙立艳.
足阳明胃经[J]
.开卷有益(求医问药),2017,0(5):53-55.
10
王天石.
脾胃病辨证用药之浅见[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08,10(13):114-114.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
1996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