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文艺理论与批评》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20-123,共4页
Theory and Criticism of Literature and Art
同被引文献95
-
1孔令环.无辜·有罪·忏悔——涓生式人物心理分析[J].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2007(3):45-49. 被引量:1
-
2罗雪松.“男弃女”现代婚变的文化诠释——鲁迅《伤逝》的命意解读[J].电影评介,2007(14):90-92. 被引量:3
-
3杨凌云.情感与符号——《伤逝》的语言艺术赏析[J].台州学院学报,2003,25(5):45-48. 被引量:3
-
4缪启昆.子君——男性主体言说下扭曲的女性形象——《伤逝》散论之三[J].职大学报,2003(1):43-46. 被引量:4
-
5申朝晖,李继凯.不同叙述层面“启蒙”与“被启蒙”的相互转换——《伤逝》主题论[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8(S1):220-222. 被引量:2
-
6蔡春华.走向悲剧:中日女性的爱情幻灭之路——鲁迅《伤逝》与夏目漱石“爱情三部曲”比较[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4):78-81. 被引量:2
-
7秦凌燕.一个表达虚无的文本——重读《伤逝》[J].小说评论,2011(S1):92-95. 被引量:3
-
8李玲.生命的超越性追求与女性日常人生——中国现代男性叙事中落后于男性的女性[J].文艺争鸣,2002(6):64-67. 被引量:7
-
9蓝棣之.“万不可做将来的梦”──论《伤逝》[J].鲁迅研究月刊,1998(10):34-36. 被引量:14
-
10汪卫东.错综迷离的忏悔世界──《伤逝》重读[J].鲁迅研究月刊,1998(10):37-46. 被引量:12
引证文献6
-
1谢玉娥.性别视角下的《伤逝》研究综述[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10,26(10):30-36. 被引量:4
-
2赵都陵,颜昌军.从《伤逝》看中国式娜拉的现实出路[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27(9):51-52.
-
3朱郁文.关于《伤逝》研究的性别视域分析[J].职大学报,2011(3):43-50. 被引量:1
-
4范阳阳.《伤逝》中涓生忏悔心理动因分析[J].鲁迅研究月刊,2012(6):85-91. 被引量:4
-
5朱郁文.《伤逝》研究90年综述[J].石家庄学院学报,2017,19(5):98-111. 被引量:4
-
6毛旖旎.女性主义视角下对鲁迅《伤逝》的解读[J].今古文创,2023(9):22-24.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13
-
1李婷.中国女性称谓语流变的原因分析[J].汉字文化,2024(3):28-30.
-
2闵江红.性别视角下《伤逝》爱情悲剧的审视新论[J].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12(12):48-49.
-
3张丽凤.鲁迅小说中启蒙者与被启蒙者无法完成的对话[J].鲁迅研究月刊,2013(5):18-26. 被引量:3
-
4罗粤粤.鲁迅小说中的忏悔意识探讨[J].文学教育(中),2014(3):14-15.
-
5刘英.《罪与罚》与《伤逝》的复调小说对比[J].绥化学院学报,2017,37(3):66-69.
-
6林树明.“女人”也是需要改造的国民——谈鲁迅笔下的女性及批评角度的偏差[J].中国文学批评,2016(4):91-97. 被引量:1
-
7陈沁,朱崇科.从立人到立国的尝试隐喻及其破灭——解读《伤逝》的一种视角[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2(5):23-29.
-
8王达敏.鲁迅:中国现代忏悔文学的开创者[J].小说评论,2022(6):142-149. 被引量:4
-
9古大勇.铃木三重吉“金鱼”与鲁迅“伤逝”的材源——兼论鲁迅创作与1923年前周作人译文的关系[J].中国比较文学,2023(2):109-128. 被引量:2
-
10刘雄仕,熊怡玲.从《伤逝》与《呼兰河传》看女性失语状态[J].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24(1):90-92.
-
1袁钟芳.冷峻与清醒——对鲁迅《伤逝》的解读[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1,0(9):195-196.
-
2湛莹莹.无爱人间死灭的魂灵——为鲁迅《伤逝》中的子君辩护[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6,32(9):31-32.
-
3文楚安.《S》:厄普代克对“女性意识”的新探索[J].外国文学评论,1991(1):121-125. 被引量:6
-
4刘琳.两种社会背景之下的爱情描写——鲁迅《伤逝》与张爱玲《倾城之恋》之比较[J].青年文学家,2014,0(10X):38-38.
-
5刘凡嘉.丁玲解放前小说中的革命意识[J].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15,23(2):52-54.
-
6彭博.从鲁迅《伤逝》到丁玲《我在霞村的时候》——男女作家对女性形象及其命运的思考[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11):8-8. 被引量:1
-
7辛雅静,耿昕.浅论鲁迅《伤逝》的哲学内涵及其当代意义[J].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2008,10(10):42-44. 被引量:1
-
8刘雪苗,郭洪义.哀婉的绝唱 永恒的追思——浅析鲁迅《伤逝》一文的艺术魅力[J].大众文艺(学术版),2010(13):174-174.
-
9秦朝晖.奇辱奇志凝奇文——司马迁《报任安书》的张力之美[J].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10(10):9-11. 被引量:1
-
10王奇志作品欣赏[J].文艺生活(下旬刊),2015,0(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