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传媒观察》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7-28,共2页
Media Observer
同被引文献11
-
1于建嵘.土地问题已成为农民维权抗争的焦点——关于当前我国农村社会形势的一项专题调研[J].调研世界,2005(3):22-23. 被引量:174
-
2林涛.维权风险不应集中在个人身上[N].南方都市报,2006-02-22.
-
3于建嵘.利益、权威和秩序--对村民对抗基层政府的群体性事件的分析[J].中国农村观察,2000,(4):70-76.
-
4柏芳平.群体决策中从众行为的原因及对策探析[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6(6):34-37. 被引量:7
-
5于晓飞.电视与互联网 从竞争到融合[J].现代交际,2011(1):68-68. 被引量:1
-
6单飞跃,高景芳.群体性事件成因的社会物理学解释——社会燃烧理论的引入[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2(6):26-33. 被引量:49
-
7刘连泰.针对请愿权的国家义务[J].法商研究,2011,28(4):42-47. 被引量:6
-
8张书维,王二平.群体性事件集群行为的动员与组织机制[J].心理科学进展,2011,19(12):1730-1740. 被引量:68
-
9李希光,郭晓科.群体性突发事件的网络舆论引导[J].党政干部参考,2012(7):30-32. 被引量:1
-
10孟慧新,Miguel A.Salazar,胡晓江.农民工的权利观、剥夺感与社会参考框架[J].学海,2013(3):72-84. 被引量:11
二级引证文献14
-
1林立瑛,董志宏,扁柯潇,兰月新.网络群体性事件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研究[J].情报杂志,2011,30(S2):57-59. 被引量:3
-
2林立瑛,扁柯潇,董志宏,兰月新.网络与群体性事件研究文献计量分析[J].情报杂志,2011,30(S2):66-68.
-
3仇梦钦.浅谈新时期群体性事件的哲学思考[J].科教导刊,2011(23):177-177. 被引量:1
-
4刘启刚,乔明明.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社会心理效应及其防控[J].河北公安警察职业学院学报,2011,11(4):68-71. 被引量:5
-
5魏云.关于如何实施数学素质教育的探讨[J].时代报告(学术版),2015(5):106-106.
-
6马赞冬.浅析心理策略在医患群体性事件中的运用——以如皋市为例[J].时代报告(学术版),2015(5):121-121.
-
7黄美强.群体性聚众犯罪的生成原因与预防对策探析[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5,14(5):11-16.
-
8郭慧玲.边境地区宗教群体性事件研究——一种理论整合路径[J].世界宗教文化,2015(6):22-29. 被引量:2
-
9苏晓伟.政治生态系统视域下的群体性事件研究[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6(2):19-23. 被引量:1
-
10郑利烈.分析群体性事件参与者心理及其法律应对[J].法制与社会(旬刊),2014(36):64-65.
-
1赵龙.社会转型中媒体的价值观[J].青年记者,2010(18):66-68.
-
2李崇.民生报道不能偏离正确导向[J].记者摇篮,2008(11):25-25.
-
3孙禹文.把握好“度”[J].求是,2005(21):47-47.
-
4林晨.批评报道中的人文关怀[J].视听纵横,2006(3):112-113.
-
5孙先富.舆论监督应把握好三个基调[J].湖南宣传,2003(3):41-42.
-
6耿加进.论和谐社会文化建设中的利益矛盾[J].党史文苑(下半月学术版),2007(12):69-71.
-
7欧琳琳.电视媒体如何做好灾难性事件报道[J].新闻传播,2014(6):185-185.
-
8陈浩,杨力.访谈类电视节目的“度”如何把握[J].新闻与写作,2010(12):49-50. 被引量:1
-
9陈界.略论理想的馆藏[J].情报科学,1983,4(6):20-24. 被引量:1
-
10张勇.舆论监督──未可乐观 似可乐观[J].新闻前哨,2000(8):38-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