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点现代中国文学批评概念的意义——我们的立场与目标
被引量:2
出处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2,共2页
Social Science Research
同被引文献24
-
1曹顺庆.文论失语症与文化病态[J].文艺争鸣,1996(2):50-58. 被引量:476
-
2王元化.论古代文论研究的“三个结合”——《文心雕龙创作论》第二版跋[J].社会科学战线,1983(4):255-259. 被引量:20
-
3黄浩.文学失语症——新小说“语言革命”批判[J].文学评论,1990(2):34-44. 被引量:25
-
4曹顺庆,李思屈.重建中国文论话语的基本路径及其方法[J].文艺研究,1996(2):12-21. 被引量:112
-
5季羡林.门外中外文论絮语[J].文学评论,1996(6):5-13. 被引量:99
-
6杨文虎.古代文论原创性的还原和虚静研究[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3(6):110-116. 被引量:5
-
7杨文虎.“释放过去的能量”——古代文学理论的原创性还原和现代文论建设[J].东方丛刊,2006(1):124-131. 被引量:5
-
8杨文虎.还原传统文学的精神指向——古代文论现代转化别解[J].东方丛刊,2007(1):114-123. 被引量:4
-
9徐寿凯.《中国文艺思想史稿》,合肥:黄山书社1988年版,第6-7页.
-
10[爱尔兰]泰德罗.《本文人类学》,王宇根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59-60页.
-
1郜元宝.现代中国文学语言论争的五个阶段[J].南方文坛,2015(1):6-12. 被引量:4
-
2艾洁,崔军艺.论符号学理论的语言学特质[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10,30(1):84-86.
-
3希利斯.米勒,史国强.在全球化时代阅读现(当)代中国文学[J].当代作家评论,2011(5):84-87. 被引量:3
-
4夏兴宜,赵欢庆.译者主体性观照下的散文翻译——《荷塘月色》两个英译本的对比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1):187-188.
-
5寇志明.关于“鲁迅研究”的英译[J].鲁迅研究月刊,2005(8):95-95. 被引量:2
-
6王娟,刘丽.目的论视角下《边城》英译本词汇衔接机制的对比研究[J].海外英语,2014(18):149-152.
-
7甘莅豪.中西互文概念的理论渊源与整合[J].修辞学习,2006(5):19-22. 被引量:13
-
8蒋晖.《中国文学理论:英译和评论》中文本选择和翻译[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29(S3):123-127.
-
9中国写作学会领导人近年来几项重要成果[J].写作,2008,7(11):16-16.
-
10杨秋生.《周易》对训诂学的影响[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07,25(5):55-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