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围绕“工具性和人文性”这个“老”话题的争议似乎从来没有停止过。当前.“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一提法基本得到大家的认同。在语文课改实践中.却又出现了种种偏差。不少研究者不约而同地提到:警惕语文课程改革突出人文性、削弱工具性的倾向。然而.亦有一些语文教育工作者持相反的意见:许多学生只会考试.连基本的为人规则等都不懂,小学生的人文素养整体来看还是相当匮乏的。一方强调工具性不能削弱,另一方强调入文性亦该加强。其实,这两种观点并非矛盾。出现种种偏差的原因,就在于割裂了工具性和入文性.割裂的结果不可能是突出了哪一面.而必然是两败俱伤。语文教育研究及实践需要争鸣、反思。然而,在讨论、争鸣的时候,我们需要明确的是:第一,反恩绝不是“退回到原点的简单回归”,不能因为实践中的偏差而全盘否定改革以来所做的种种努力。第二.许多新理念到现在已深入人心,最缺乏的仍然是具体的操作策略,怎样才能找到“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和有效的人文教育”的最佳结合点.是教师们最为关心的问题。本期三篇文章从不同的角度做出了部分回答。我们希望能听到更多的建设性的意见。期待您的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