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20世纪以来中国古代戏曲与小说关系研究
被引量: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中国古代戏曲与小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对二者间关系的关注古已有之。20世纪以来,众多学者在前人已有的研究成果基础上,不断运用新的方法,从新的视角对古代戏曲与小说的关系进行探索和研究,取得了丰硕而喜人的成果。这些成就不乏突破与创新,但对戏曲与小说相互影响的历史过程的研究尚不够充分,对说唱文学在这一过程中起到的中介作用以及戏曲与小说文体的特殊性在二者关系中的影响关注得不够。
作者
刘玮
机构地区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
出处
《学术交流》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63-166,共4页
Academic Exchange
关键词
古代戏曲
古代小说
戏曲与小说的相互影响
题材沿袭
故事演变
分类号
I207.37 [文学—中国文学]
I207.41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0
参考文献
18
共引文献
68
同被引文献
29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1
参考文献
18
1
黄秉泽.
包公戏源流叙录(三)[J]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2(4):37-42.
被引量:1
2
董乃斌.
戏剧性:观照唐代小说诗歌与戏曲关系的一个视角[J]
.文艺研究,2001(1):56-61.
被引量:9
3
司徒秀英.
“乐昌分镜”母题在宋明“戏曲”文学演绎初探[J]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8(3):72-76.
被引量:3
4
陆炜.
白蛇戏曲与故事原型的意义[J]
.艺术百家,1994,10(2):66-73.
被引量:5
5
沈新林.
同工而异曲——中国古代小说、戏曲题材的相互为用[J]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1):37-41.
被引量:3
6
宋若云.
宋元话本与杂剧的文体共性探因[J]
.求是学刊,1999,26(5):89-94.
被引量:3
7
黄秉泽.
包公戏源流叙录(之一)[J]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2(2):41-54.
被引量:2
8
胡元翎.
李渔《蜃中楼》对“柳毅”故事的重写[J]
.文学遗产,2002(2):90-100.
被引量:8
9
沈新林.
同花而异果——中国古代小说、戏曲创作手法比较[J]
.艺术百家,2001,17(2):17-25.
被引量:4
10
吕宏.
浅析唐传奇梦幻手法在汤显祖"四梦"中的运用[J]
.浙江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8(2):9-12.
被引量:2
二级参考文献
30
1
廖奔.
20世纪中国戏剧学的建构[J]
.文艺研究,1999(4):42-44.
被引量:4
2
黄竹三.
从叙述体向代言体过渡的几种形态[J]
.艺术百家,1999,15(4):74-79.
被引量:4
3
袁行霈.
关于文学史几个理论问题的思考——新编《中国文学史》总绪论[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34(5):57-68.
被引量:14
4
[1]李渔全集·绣像合锦回文传[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1.
5
[2]话本与古剧[A].古今小说(卷二十九)[C].
6
[6]京本通俗小说(卷十四)[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7
[7]警世通言(卷三)[M].北京: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
8
[9]谭正璧.话本与古剧(下卷)[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9
[12]王古鲁.中国近世戏曲史[M].北京:作家出版社,1958.
10
[13]孙楷第.中国通俗小说书目[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共引文献
68
1
温笑笑.
论《冯玉兰夜月泣江舟》改编中的叙事承变[J]
.郑州师范教育,2023,12(5):59-64.
2
杨楠.
论戏曲母题研究[J]
.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22(4):24-28.
3
付岩志.
从唐传奇到《金瓶梅》——以理欲交变为考察线索[J]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82-85.
4
张晓兰.
漫话龙女故事的缘起与流变[J]
.社科纵横,2005,20(4):173-174.
被引量:1
5
宋若云.
宋元话本与杂剧的文体共性探因[J]
.求是学刊,1999,26(5):89-94.
被引量:3
6
李宪堂.
民间文学中男性潜意识深处的女性意象解析[J]
.江淮论坛,2002(4):92-97.
被引量:4
7
黄大宏.
唐代小说影响研究的回顾与前瞻[J]
.文学评论,2005(3):177-182.
8
张英.
论元杂剧叙事的抒情化特征[J]
.艺术百家,2006,22(4):32-35.
被引量:1
9
李明军.
康雍乾时期的文化政策与18世纪中国的文学精神[J]
.广西社会科学,2007(4):118-123.
10
邓丹.
论李渔戏曲雅俗纠结的风格特征[J]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7,22(5):7-11.
同被引文献
29
1
刘春,徐子方.
“穿关”三论[J]
.戏剧艺术,2021(3):66-77.
被引量:2
2
夏伟.
论中国戏曲传统对古代小说的渗透和影响[J]
.文教资料,2007(25):46-48.
被引量:1
3
蒋寅.
由学术史回眸我们拥有的传统[J]
.中国社会科学,1997(2):203-204.
被引量:2
4
吴晓东.
现代“诗化小说”探索[J]
.文学评论,1997(1):118-127.
被引量:60
5
孔庆东.
丁西林剧作“欺骗模式”初探[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2(1):168-180.
被引量:5
6
黄鸣,乐云.
新时期中国古典文学心态研究述略[J]
.学术论坛,2005,28(8):157-161.
被引量:1
7
徐大军.
中国古代小说与戏曲关系史纲要[J]
.文化艺术研究,2010,3(5):160-170.
被引量:5
8
程芸.
古代戏曲研究的“旧学”与“新知”——评郭英德《明清传奇戏曲文体研究》[J]
.戏曲艺术,2006,27(1):118-121.
被引量:2
9
郭沫若.《斥反动文艺》[J].大众文艺丛刊,1948,.
10
向培良:《中国戏剧概评》,《丁西林研究资料》,孙庆升编,知识产权出版社2010年版,第90页.
引证文献
5
1
王晓冬.
论丁西林独幕剧对沈从文创作的影响[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5(2):121-133.
2
李兰芳,李小龙.
从“大通”的研究到“大有”的境界——评郭英德先生《探寻中国趣味》[J]
.励耘学刊,2018,0(1):409-421.
3
刘馨贤.
浅谈中国古代戏曲和小说比较[J]
.戏剧之家,2018,0(15):228-228.
被引量:1
4
陶明玉.
论戏曲与元明白话小说的韵文描写[J]
.明清小说研究,2024(1):107-125.
5
周跃跃.
探讨网络小说改编为戏曲作品的可行性[J]
.艺术科技,2016,29(10).
二级引证文献
1
1
卫雅娟.
现代与传统的当下结合——探析现代动画中戏曲元素的运用[J]
.人文天下,2020(16):38-40.
1
张筱园.
《红楼梦》戏曲与小说美学特征之比较[J]
.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13(2):93-96.
被引量:1
2
李艳,易文勇.
浅析戏曲与小说侧重点的异同——以元杂剧《梁山泊黑旋风负荆》与小说《水浒传》为例[J]
.学语文,2007(4):55-55.
3
郝荫柏.
戏曲与小说[J]
.剧本,2009(12):76-79.
被引量:1
4
王丹丹.
论"赵氏孤儿"故事演变及其文化意义[J]
.北方文学(中),2016,0(3):91-91.
5
刘玉.
论“赵氏孤儿”故事演变及其文化意义[J]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6):31-34.
被引量:2
6
林琳.
梁祝故事演变考[J]
.神州,2014(9):3-3.
7
刘红艳.
从李亚仙、郑元和故事演变看时代变迁对戏剧创作的影响[J]
.戏剧文学,2006(4):34-36.
8
杜建华,王双才.
说不尽的潘金莲[J]
.四川文学,2002(4):53-54.
9
曾雪丽.
游走于戏曲与小说之间的艺术——从杨家将故事看历史剧与历史小说的关系[J]
.科教文汇,2009(19):230-230.
10
鲍开恺.
古典戏曲中的“太白醉写”故事演变初探[J]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6(3):51-54.
被引量:1
学术交流
2007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