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168-169,共2页
Journal of Shenyang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同被引文献10
-
1崔青青.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浅论[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6):141-143. 被引量:1
-
2孙英.新形势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析[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6(S2):64-66. 被引量:14
-
3宝力达.高职院校如何强化学生思想政治工作[J].职业技术教育,2006,27(26):118-120. 被引量:2
-
4方旭东.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思路[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5(6):118-120. 被引量:5
-
5于永华.以人为本,提高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106-109. 被引量:5
-
6教育音口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组编,思想政治教育学方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
7张立今.高职高专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与实践[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6(3):1-3. 被引量:2
-
8黄卫国.关于增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几点思考[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09(3):51-54. 被引量:26
-
9张俊青.新时期高职高专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问题与对策[J].职业技术教育,2009,30(23):81-84. 被引量:12
-
10饶金萍,尧平辉.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36(5):69-71. 被引量:6
二级引证文献7
-
1丁朔,谭婷婷,孙仁伟.浅析中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感的培养[J].当代职业教育,2015(1):109-112. 被引量:4
-
2王宇.提升高职院校党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的思考[J].新课程研究(中旬),2015,0(5):114-115.
-
3胡颖颖.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高职思政理论课创新研究[J].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4(1):64-66. 被引量:6
-
4常晓宇.职业教育背景下高职高专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研究[J].理论观察,2015(11):170-171. 被引量:2
-
5季华.高职高专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与途径分析[J].现代职业教育,2015,0(22):54-55. 被引量:2
-
6曾刚.试论高职高专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与实践[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0(5):85-86. 被引量:1
-
7刘平.职业院校学生思想教育的核心理念分析[J].品牌(理论月刊),2014(8):138-138. 被引量:2
-
1何衡.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原则方法论[J].科教导刊,2014(10):94-95.
-
2唐康.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J].教育发展研究,1989,15(1):88-88.
-
3常永军.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几个理论问题[J].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09(2):20-23. 被引量:11
-
4刘淑玲.基层思想政治教育原则浅议[J].武警指挥学院学报,2005(4):30-30.
-
5吴绍丽.思想政治教育原则体系建构分析[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55(2):222-226. 被引量:1
-
6刘昕,李晶.亚当斯的公平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43(6):23-26. 被引量:7
-
7吴增礼,杜宝伟.陕北公学思想政治教育特点论析[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9(2):135-138. 被引量:3
-
8邓球柏.《管子》思想政治教育原则[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S1):113-116. 被引量: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