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全球地热资源分布与开发利用
被引量:
1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一热资源是指在当前技术经济和地质环境条件下能够科学、合理地开发出来的,是地壳岩石中的热能量和地热流体中的热能量及其伴生的有用组分。它是矿产资源的一部分,也是高清洁度的可再生能源。传统的化石能源对环境的污染十分严重,世界各国一直在研究开发新能源,尤其是可再生能源,以逐渐减少对传统的能源的消耗。地热能由于储存量巨大,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小,并被称之为清洁能源,被世界各国列为重点研究开发的新能源之一。
作者
郑敏
机构地区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
出处
《国土资源》
2007年第2期56-57,共2页
Land & Resources
关键词
开发利用
地热流体
资源分布
地质环境条件
可再生能源
研究开发
技术经济
地壳岩石
分类号
F426.2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84
引证文献
13
二级引证文献
86
同被引文献
84
1
陈金国,周衍龙,桂承新.
湖北省咸宁市温泉地热田地热资源评价与开发利用[J]
.资源环境与工程,2007,21(S1):24-27.
被引量:11
2
陈秉麟,王青海,王国民.
依-舒地堑北段第三系几组地层时代的讨论[J]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1993,17(2):1-6.
被引量:1
3
王亚军.
热污染及其防治[J]
.安全与环境学报,2004,4(3):85-87.
被引量:10
4
周国昌,庞健,郎景波,周媛.
用开采强度法计算地下水的开采量[J]
.水利科技与经济,1998,4(2):72-73.
被引量:5
5
郭华,夏斌,陈根文,王润红,丁桔红,王建军,黄涛.
惠民凹陷渐新世玄武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大地构造意义[J]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05,29(3):303-315.
被引量:18
6
翟公敏,魏宪昌.
地下水资源评价方法研究[J]
.水文,1995,14(6):38-40.
被引量:7
7
史忠民,程秀明,李传磊,尚宇宁.
山东省西北部中低温地热田层状热储地热资源储量计算方法探讨[J]
.山东国土资源,2005,21(9):71-73.
被引量:5
8
马立新,田舍.
我国地热能开发利用现状与发展[J]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06,19(9):19-21.
被引量:28
9
袁银梅.
地热资源及其利用[J]
.中国西部科技,2006,5(34):33-34.
被引量:7
10
赖晓玲,李松林,孙译.
渤海及邻区3次7级以上地震的深部构造背景[J]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07,27(1):31-33.
被引量:17
引证文献
13
1
高宗军,曹红,王敏,赵俐红.
地热水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J]
.地下水,2009,31(1):78-83.
被引量:18
2
骆祖江,金芸芸,张莱.
可再生浅层地热能资源开发利用关键技术问题[J]
.地质学刊,2011,35(4):401-404.
被引量:9
3
陈勇.
华北油田维温换热技术的研究[J]
.时代报告(学术版),2012(06X):324-325.
4
黄建学.
综合测井在桃山地区地热资源勘查中的应用[J]
.地质学刊,2013,37(1):116-119.
被引量:3
5
刘峥,扈志勇,杨超,刘君,王顺虎.
银川市浅层地温场分布特征及其控制因素探讨[J]
.宁夏工程技术,2013,12(2):166-168.
被引量:3
6
周亚红,郝凌霄,陈康.
高青县南部地区地热资源评价[J]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14,12(3):24-28.
被引量:4
7
朱喜,张庆莲,刘彦广.
基于热储法的鲁西平原地热资源评价[J]
.地质科技情报,2016,35(4):172-177.
被引量:24
8
上官拴通.
马头营区干热岩地热资源赋存分布特征及开发利用前景[J]
.能源与环保,2017,39(5):155-159.
被引量:12
9
宋超,廖述镇,刘青林,胡文清.
基于光伏发电的多能互补发电体系探索[J]
.科技创新导报,2019,16(11):113-114.
被引量:4
10
肖鹏,窦斌,田红,郑君,崔国栋,夏杰勤,Muhammad Kashif.
地热储层单裂隙岩体渗流传热数值模拟研究[J]
.钻探工程,2021,48(2):16-28.
被引量:6
二级引证文献
86
1
刘志涛,刘帅,宋伟华,杨询昌,周群道.
鲁北地区砂岩热储地热尾水回灌地温场变化特征分析[J]
.地质学报,2019,93(S01):149-157.
被引量:24
2
张培松,李丹丹.
光伏发电的多能互补系统在严寒地区的应用[J]
.电子技术(上海),2021,50(12):170-171.
3
张杰,程鑫.
地热水开采利用过程中产生的危害与防治措施[J]
.中国西部科技,2009,8(14):36-36.
被引量:3
4
闫银花.
河南省安阳市地热开发的环境效应和环境保护[J]
.中国矿业,2010,19(1):104-106.
被引量:4
5
朱焕来,施尚明.
油田产出水型地热资源开发研究[J]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1,11(13):3052-3054.
被引量:3
6
李树斌.
高速公路防冻防滑处理措施[J]
.科技风,2011(4):84-84.
7
朱焕来,施尚明.
油田产出水型地热资源开发研究[J]
.地热能,2011(5):25-27.
8
胡景鹏.
开发利用地热水资源引起的环境问题探讨[J]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11,9(A01):39-41.
9
陈勇,高婷,段忠丰,汪集旸.
油田生产伴生热水资源潜力及利用前景——以胜利油田某井区为例[J]
.资源与产业,2013,15(4):41-46.
被引量:1
10
官煜,陈循,陈学锋,魏永霞,黄多成.
安徽蚌埠城市规划区浅层地热能研究[J]
.地质学刊,2014,38(1):88-93.
1
黄洁,李虹.
地热资源及其开发利用[J]
.西部资源,2007,0(2):7-8.
被引量:9
2
我国地热资源开发渐成规模[J]
.电力勘测设计,2010(1):27-27.
3
齐尚,吴浪.
黄鸣代表:要加快对新能源的认知与思想转变[J]
.科技创新与品牌,2011(4):51-51.
4
狄大江,何晓明,黄路绸.
内壁低残留物高清洁度直条铜管制造技术[J]
.铜加工,2016,0(4):17-22.
5
吉桂明.
柴油机装置加装余热回收系统和动力涡轮[J]
.热能动力工程,2008,23(4):337-337.
被引量:1
6
张慧.
浅议地热能的综合开发利用[J]
.经济研究参考,2013(35):99-99.
被引量:2
7
能源经济学的重要性与紧迫性[J]
.能源与节能,2012(5):86-86.
8
荚斗.
未来新能源:岩浆发电[J]
.农村青少年科学探究,2016,0(7):32-32.
9
科技信息[J]
.工厂动力,2010(2):69-72.
10
尹江洋,肖汉敏,叶阳,林坚金,彭森焱,李增鸿.
火力发电厂余热回收方式及其经济性分析[J]
.广东化工,2017,44(1):58-59.
被引量:1
国土资源
2007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