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近代中国文化的危机与马克思主义的回应——以李大钊的思想历程为例
被引量:
7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中国文化在近代遭遇到空前的危机,在知识分子那里体现为一种认同的焦虑与危机。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之一,李大钊在众多西方思潮中选择了马克思主义。这种选择是中国文化遭遇马克思主义后的结果,也符合社会变革的内在逻辑。马克思主义回应了中国文化自我拯救的历史诉求,从而得到认可,进而这一文化选择也深刻影响了中国历史的进程。
作者
魏波
机构地区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处
《马克思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78-82,共5页
Studies on Marxism
关键词
文化危机
李大钊
马克思主义
自由
分类号
D231 [政治法律—中共党史]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36
同被引文献
191
引证文献
7
二级引证文献
7
参考文献
4
1
《李大钊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88页.
2
《李大钊全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30页.
3
《李大钊全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96页,第356页,第2页,第3页,第88页.
4
《李大钊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53-254页,第253页.
共引文献
36
1
孙秀民.
李大钊马克思主义宗教观述要[J]
.马克思主义研究,2007(3):85-88.
被引量:4
2
王志刚.
“五四”时期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贡献[J]
.高校理论战线,2007(3):49-53.
被引量:5
3
沙健孙,王顺生,仝华及,冯雅新,岳从欣.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引文注释(二)[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2):37-43.
4
田克勤.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本问题理析[J]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8,60(3):175-178.
被引量:11
5
赵玉兰.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传统新探[J]
.高校理论战线,2008(8):44-48.
被引量:2
6
王志刚.
自由主义:从兴起到式微[J]
.高校理论战线,2009(4):16-18.
7
胡国胜.
论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对五四运动的纪念活动[J]
.中共党史研究,2009(5):22-28.
被引量:9
8
王刚.
论中国早期知识精英对马克思主义的选择性传播[J]
.中共党史研究,2009(8):58-67.
被引量:34
9
梁柱.
李大钊与北京大学传统论析——为李大钊诞辰120周年而作[J]
.高校理论战线,2009(8):40-46.
被引量:2
10
全燕黎.
再论李大钊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进程中的历史地位[J]
.中共党史研究,2009(11):89-95.
被引量:8
同被引文献
191
1
谢荫明.
俄共(布)在华革命局与中国共产主义小组[J]
.北京党史,2000(5):9-12.
被引量:12
2
朱文通.
李大钊社会主义思想发展历程新探[J]
.河北学刊,2007,27(1):115-119.
被引量:8
3
李继华.
对新版《李大钊全集》部分注释的商榷[J]
.河北学刊,2007,27(2):115-118.
被引量:2
4
欧阳云梓.
论李大钊的人权思想[J]
.河北学刊,2007,27(6):72-74.
被引量:2
5
萧超然.
关于“南陈北李,相约建党”之我见[J]
.百年潮,2001(7):18-26.
被引量:9
6
王谦.
董必武与武汉党组织的建立[J]
.百年潮,2001(7):44-47.
被引量:2
7
李丹阳,刘建.
一个“安那其布尔什维克”的悲剧——斯托帕尼在上海[J]
.百年潮,2003(3):45-50.
被引量:7
8
沈建中.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独立自主创建的[J]
.上海党史与党建,2001(3):31-34.
被引量:2
9
李丹阳,刘建一.
“革命局”辨析[J]
.史学集刊,2004(3):38-52.
被引量:19
10
李忠平.
李大钊的宗教观[J]
.贵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6(2):38-40.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7
1
蔡莹,范俊.
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文化现代化[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09(22):334-334.
被引量:2
2
周进.
近十年来中共早期组织研究述评[J]
.北京党史,2010(5):26-32.
3
袁金群.
李大钊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J]
.兰台世界(上旬),2010(10):48-49.
被引量:2
4
朱志敏,李梦云.
2004年以来李大钊研究述评[J]
.教学与研究,2011(7):23-31.
被引量:3
5
莫凡,廖和平.
马克思危机理论研究述评[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8(4):11-15.
6
张丽.
李大钊文化思想研究述评[J]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20(1):5-8.
7
王之富,王彦龙.
李大钊对中华传统文化现代性转型的早期探索[J]
.唐山学院学报,2024,37(4):10-17.
二级引证文献
7
1
朱志敏,李梦云.
2004年以来李大钊研究述评[J]
.教学与研究,2011(7):23-31.
被引量:3
2
牛珊珊.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进中国文化的现代化[J]
.南方论刊,2013(8):18-20.
3
刘亚霏.
试论本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融合[J]
.文教资料,2014(19):46-47.
4
段炼.
从“心力”到“民彝”:民国初年李大钊关于政治正当性的思考[J]
.史林,2017(2):113-128.
被引量:4
5
阳海洪.
论李大钊的国家理念与新闻思想转型[J]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48(4):76-82.
6
王磊.
20年来国内李大钊研究述评[J]
.党的文献,2019,0(4):121-127.
被引量:2
7
何聪.
李大钊青春观探析[J]
.时代报告(学术版),2019,0(8):104-105.
1
来信[J]
.南风窗,2012(8):20-20.
2
梁宝渭.
广西解放思想历程[J]
.传承,2003,0(3):11-13.
3
董亚平,赵琼.
改革开放以来解放思想的回顾与总结[J]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2009,2(1):19-24.
4
中国道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历程(上)[J]
.新华月报,2012(14):30-32.
5
中国道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历程[J]
.求贤,2012(11):52-61.
6
沈海波.
毛泽东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的三个发展阶段[J]
.上海党史与党建,2001(3):43-44.
7
锡仁.
探索与创新──论中国共产党的思想历程[J]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18(3):5-12.
8
中国道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历程(下)[J]
.新华月报,2012(15):21-25.
9
杨跃华.
浅析党的建设的合理性[J]
.党史博采(下),2013(11):24-26.
10
王国敏,若华.
关于重视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多维理论思考[J]
.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11(1):4-9.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07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