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天津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80-82,共3页
Tianjin Social Sciences
基金
南开大学"985工程"循环经济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资助项目(项目号:A06020)的阶段性成果。
二级参考文献20
-
1王常文.资源稀缺理论与可持续发展[J].当代经济,2005,22(4):52-52. 被引量:13
-
2刘易斯.《经济增长理论》[M].商务印书馆,1996..
-
3(美)布朗.《生态经济》[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2年..
-
4(美)戴里.《越越增长》[M].上海译文出版社,2001年..
-
5(英)艾利斯.《转折点》[M].上海译文出版社,2001年..
-
6(瑞)埃尔克曼.《工业生态学》[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1999年..
-
7(美)奥德姆.《繁荣地走向衰退》[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2年..
-
8(美)霍肯 等.《自然资本论》[M].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2001年..
-
9(德)魏茨察克 等.《四倍跃进》[M].北京: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1年..
-
10(德)拉封丹.《不要恐惧经济全球化》[M].北京:改革出版社,2000年..
共引文献87
-
1袁丽静.循环经济与主流经济学的分歧与统一[J].经济问题,2008(3):14-16. 被引量:1
-
2彭秀丽.试论循环经济的经济学基础[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05(5):38-40. 被引量:1
-
3刘波,冰寄海,赵智勐.“以人为本”,突出城市特色——长春市南部中心城区“流绿都市”规划方案评析[J].城市规划,2004,28(9):85-88.
-
4张凯.对循环经济理论的再思考[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4,14(6):48-52. 被引量:22
-
5李敏.论循环经济及其立法研究[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4):28-32. 被引量:10
-
6王辉,郑祥民,刘飞.不同行为主体在发展循环经济中的努力途径[J].环境保护,2005,33(1):54-56. 被引量:43
-
7诸大建,朱远.从生态效率的角度深入认识循环经济[J].中国发展,2005,5(1):6-11. 被引量:28
-
8诸大建,臧漫丹.上海发展循环经济的目标和领域分析[J].上海经济研究,2005,17(3):55-59. 被引量:6
-
9李炳武.发展绿色包装,推进循环经济[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5,12(3):24-26.
-
10郭彬,张世英,郭焱,冷永刚.政府引导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激励机制分析[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3):22-25. 被引量:10
同被引文献66
-
1冯之浚.树立科学发展观 促进循环经济发展[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1(5):5-12. 被引量:17
-
2孙勇.从“空的世界”到“满的世界”——对循环经济理论假设的思考[J].经济问题探索,2004(12):16-20. 被引量:16
-
3鄢显俊.从技术经济范式到信息技术范式——论科技—产业革命在技术经济范式形成及转型中的作用[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4,21(12):139-146. 被引量:33
-
4马凯.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大力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在全国循环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摘要)[J].广西节能,2004(4):3-7. 被引量:10
-
5孙勇.循环经济的理论与实践[J].学习与探索,2005(2):168-171. 被引量:18
-
6赵玮.循环经济模式下的供应链管理[J].科研管理,2005,26(2):50-54. 被引量:28
-
7叶敏,万后芬.基于循环经济的产品生命周期分析[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5(3):115-120. 被引量:11
-
8黄建军,刘建新,陈雪阳.循环经济产业化的实现形式及其发展途径[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22(5):20-22. 被引量:11
-
9王虹,叶逊.生态工业园中企业的动力机制分析[J].环境保护,2005,33(7):72-75. 被引量:24
-
10ZHOU Min XIAO Zhong-hai.Optimization of Safety Production Supervision Mode of Coalmining Enterprises[J].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2005,15(4):348-353. 被引量:3
引证文献4
-
1卢秀茹,庞宏杰,韩倩,郭春丽.基于信息技术范式的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32):14319-14321.
-
2肖忠海.我国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研究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4):17106-17109. 被引量:7
-
3刘亮.我国开展循环经济必须解决的几个问题[J].经济视角,2010,29(1):46-48.
-
4付静,于晓峰.循环经济理论视角下的我国产业结构调整[J].华商,2008(16):9-10.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8
-
1彭新沙,田大伦.“两型社会”建设:“旅游经济学”该做些什么[J].中国林业教育,2010,28(4):16-20. 被引量:1
-
2杨渝南.循环经济理念下应急管理人力资源配置研究[J].前沿,2010(17):174-177.
-
3左联前.循环经济视角下的山西煤炭行业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J].山西煤炭,2011,31(1):28-30. 被引量:1
-
4段红华.湖北省发展循环经济策略浅析[J].企业研究(理论版),2012(2):147-148.
-
5段红华.湖北省发展循环经济策略浅析[J].企业研究(理论版),2012(3):129-130.
-
6苗泽华,李香丽.工业企业实施生态工程的循环经济背景探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4,34(5):100-104. 被引量:3
-
7解薇.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与生态化建设协调发展研究[J].中国房地产业,2017,0(8):36-37.
-
8计建荣.基于循环经济的新材料绿色产业链构建研究[J].大众投资指南,2019,0(10):234-234.
-
1王虎,张卫东.制度变革背景下的产业结构变迁与中国工业化[J].市场论坛,2004(3X):30-32.
-
2汪慧玲,侯振春.河西走廊工业化对策研究[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9(5):138-142.
-
3"朱镕基依赖"的后果[J].大经贸,2012(8):12-12.
-
4舒化鲁.对股份合作制的理论思考[J].财经理论研究,1998(1):27-30.
-
5林毅夫.优化产业结构要依据比较优势[J].经济研究参考,1999(15):19-19. 被引量:4
-
6杨青龙,伍世安.循环经济对传统经济学的十大挑战[J].江淮论坛,2013(1):15-21. 被引量:2
-
7任太增,殷燕.以产业带为非均衡途径带动我国经济增长[J].经济论坛,2005(21):48-49. 被引量:2
-
8柳昌清,丁永建.试论新的资本类型[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6,8(4):74-78.
-
9戴锦.生态化的产业结构[J].生产力研究,2004(4):119-120. 被引量:7
-
10王佳航.樊纲:财富分配的制度性缺陷[J].商周刊,2003,0(8):1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