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刑事诉讼中的权力制约——以赋予法院形式裁判权为核心
被引量: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我国刑事诉讼法的特色之一是国家权力的运行配合有余、制约不足。这不利于保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益,实现诉讼公正。赋予法院对强制措施、强行侦查措施、不起诉和起诉的形式裁判权,是实现权力制约的有效途径。如果我们纯化法院的功能,改革法院体制,增加对法院人力、物力的投入,就能够达到这一目标。
作者
李昌林
机构地区
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
出处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03-209,共7页
Gansu Social Sciences
关键词
形式裁判
权力制约
法院体制
法院功能
分类号
D925.2 [政治法律—诉讼法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72
参考文献
18
共引文献
415
同被引文献
106
引证文献
7
二级引证文献
86
参考文献
18
1
陈光中.
论我国酌定不起诉制度[J]
.中国刑事法杂志,2001(1):74-81.
被引量:90
2
李学宽.
不起诉若干问题探讨[J]
.人民检察,1997,0(1):13-17.
被引量:13
3
姜小川.
试论不起诉中的几个问题[J]
.甘肃政法学院学报,1997(1):45-50.
被引量:3
4
张小玲.
试论我国刑事诉讼中被害人自诉救济制度[J]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1999,7(4):74-79.
被引量:2
5
赵永红.
公诉权制约研究[J]
.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9(4):5-8.
被引量:17
6
赵会平,张静.
刑事不起诉当事人自我救济制度研究[J]
.中国刑事法杂志,2000(1):79-86.
被引量:12
7
李昌林.
强行侦查权之司法制约的比较考察[J]
.河北法学,2003,23(1):52-58.
被引量:13
8
(德)汉斯-耶尔格·阿尔布莱希特.刑事诉讼中的变通政策以及检察官在法庭开始审理前的作用[M].赵阳译//诉讼法论丛:第3卷.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203-217.
9
王洪宇.
论公诉案件庭前审查程序[J]
.现代法学,1999,21(5):83-86.
被引量:8
10
邓思清.
完善我国检察官自由裁量权制约机制之构想[J]
.法商研究,2003,20(5):86-93.
被引量:22
二级参考文献
72
1
谢海生,彭三军.
我国刑事司法功能之检讨及其重构——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视角[J]
.中国刑事法杂志,2001(4):3-20.
被引量:8
2
陈卫东,李奋飞.
论侦查权的司法控制[J]
.政法论坛,2000,18(6):111-119.
被引量:121
3
陈瑞华.
刑事侦查构造之比较研究[J]
.政法论坛,1999,17(5):91-101.
被引量:117
4
贺日开.
论对权威司法的监督[J]
.法学,1999(11):4-8.
被引量:9
5
龙宗智,李常青.
论司法独立与司法受制[J]
.法学,1998(12):35-39.
被引量:148
6
二十一世纪司法制度面临的基本课题[J]
.法学,1998(12):40-45.
被引量:49
7
陈绍纯,汤尧光.
完善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法律监督机制的思考[J]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1999,7(4):34-42.
被引量:19
8
杨秀莉.
试析不起诉范围[J]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1996,18(6):85-89.
被引量:2
9
张旭.
公诉审查程序改革的选择[J]
.政法论坛,1996,14(2):37-41.
被引量:5
10
章武生.
简易、小额诉讼程序与替代性程序之重塑[J]
.法学研究,2000,22(4):31-44.
被引量:71
共引文献
415
1
陈海锋.
我国选择性不起诉制度的反思与超越[J]
.政治与法律,2023(7):111-128.
被引量:4
2
谢小剑.
少捕慎诉慎押背景下裁量不起诉适用的发展与完善[J]
.中国刑事法杂志,2023(1):72-88.
被引量:18
3
赵兴洪.
酌定不起诉的时代命运[J]
.中国刑事法杂志,2022(2):74-90.
被引量:42
4
任艳军.
特殊不起诉制度的反思与完善[J]
.刑事司法论丛,2022(1):302-326.
5
李昌林,向天驰.
少捕慎押的实现路径探析[J]
.河北法学,2023,41(7):187-200.
被引量:4
6
洪浩.
突破与形塑:论检察机关核准不起诉[J]
.荆楚法学,2022(4):62-72.
被引量:3
7
周新.
人民法院参与涉案企业合规改革问题研究[J]
.法商研究,2023,40(6):31-44.
被引量:6
8
黄京平.
以慎诉刑事司法政策为根据的程序性规模化出罪[J]
.公安学研究,2023,6(1):1-21.
被引量:14
9
郭鑫.
公诉阶段刑事程序分流制度浅析[J]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3):108-110.
10
彭剑鸣.
自诉制度设立上的困境与出路[J]
.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8(1):11-17.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106
1
王志祥.
醉驾犯罪司法争议问题新论——浙江最新醉驾司法文件六大变化述评[J]
.河北法学,2020,38(3):2-17.
被引量:27
2
张明楷.
论实质的法益概念——对法益概念的立法批判机能的肯定[J]
.法学家,2021(1):80-96.
被引量:91
3
孙长永.
审判中心主义及其对刑事程序的影响[J]
.现代法学,1999,21(4):93-97.
被引量:175
4
陈卫东,郝银钟.
侦、检一体化模式研究——兼论我国刑事司法体制改革的必要性[J]
.法学研究,1999,21(1):57-63.
被引量:231
5
托尼·布尼安,时富鑫.
英国警察概况[J]
.环球法律评论,1979,1(6):26-33.
被引量:2
6
吴孟栓,侯庆奇.
《关于办理网络犯罪案件适用刑事诉讼程序若干问题的意见》理解与适用[J]
.人民检察,2014,0(14):25-29.
被引量:8
7
刘仁文.
后劳教时代的法治再出发[J]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15,23(2):146-154.
被引量:12
8
孙长永.
强制侦查的法律控制与司法审查[J]
.现代法学,2005,27(5):72-81.
被引量:85
9
王春业.
寻求价值冲突的平衡——试论《治安管理处罚法》的价值取向[J]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7(2):82-85.
被引量:1
10
方世荣,王春业.
有效控制违法与切实保障权利的统一——《治安管理处罚法》的价值取向探讨[J]
.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公共安全研究),2006,20(1):20-23.
被引量:4
引证文献
7
1
魏继华.
论《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理念及其制度体现[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5(4):134-136.
2
林仁博.
行政权抑或司法权——试论侦查权的权属[J]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2(1):61-64.
被引量:1
3
高一飞,陈晓静.
庭前会议制度的实施难题与解决方案[J]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8(5):59-66.
被引量:7
4
谭秀云.
刑事扣押决定权归属的三种模式及其批判[J]
.河北法学,2018,36(3):161-176.
5
孙潇琳.
我国网络犯罪管辖问题研究[J]
.法学评论,2018,36(4):186-196.
被引量:27
6
李翔.
论微罪体系的构建--以醉酒驾驶型危险驾驶罪研究为切入点[J]
.政治与法律,2022(1):31-50.
被引量:51
7
方燕.
刑事庭前会议程序实践的检视与修正[J]
.山东法官培训学院学报,2015,31(6):53-57.
二级引证文献
86
1
周峨春,郭子麟.
刑事治理现代化背景下微罪体系的构建[J]
.行政与法,2023(5):108-118.
被引量:4
2
田旭.
河北省醉酒型危险驾驶罪量刑实证研究[J]
.河北法学,2023,41(6):176-200.
被引量:6
3
吴宗宪,燕永辉.
微罪的概念补正与现实批判[J]
.河北法学,2023,41(2):28-46.
被引量:19
4
李涵笑.
异化与规制:新型网络跨境犯罪刑事管辖权问题研究[J]
.刑法论丛,2022(1):371-401.
5
孙振雷.
法哲学视阈中的侦查权[J]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8(5):53-56.
被引量:1
6
胡露.
刑事庭前会议制度探讨[J]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4(3):42-45.
被引量:1
7
王俊娥.
论庭前会议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完善[J]
.法学杂志,2015,36(12):107-114.
被引量:10
8
汪海燕,于增尊.
预断防范:刑事庭审实质化诉讼层面之思考[J]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6,20(1):55-62.
被引量:6
9
史航宇.
我国跨区域网络犯罪中管辖监督问题探析[J]
.四川警察学院学报,2019,31(2):118-124.
被引量:3
10
王博.
庭前会议制度的梳理分析及完善[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6,0(14):35-36.
1
图片报道[J]
.公民与法(审判版),2011(12):58-58.
2
庄丹.
民事公益诉讼受案范围解读[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6,0(8):124-125.
3
洪勇军.
对设立三审终审民事诉讼制度的质疑[J]
.法制与经济,2008,17(16):39-40.
4
新视点[J]
.公民导刊,2000,0(12):29-29.
5
左卫民.
最高法院基本制度:从比较法角度的初步考察[J]
.人民司法,2005(7):97-99.
被引量:2
6
王少华.
国际刑事司法合作中的外交:以国际刑事法院为例[J]
.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14,31(2):144-156.
7
景汉朝.
深化机制改革 保障和谐稳定[J]
.法制资讯,2013,0(2):1-1.
8
肖建国,肖建光.
审判委员会制度考——兼论取消审判委员会制度的现实基础[J]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8(3):60-66.
被引量:50
9
张凤英.
中国法治之路上的法院[J]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27(3):121-122.
10
左卫民,汪三毛.
最高法院比较研究——以中、日最高法院的功能为视角[J]
.社会科学研究,2003(6):73-78.
被引量:7
甘肃社会科学
2007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