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后发国家城市偏向工业化政策形成机制及其影响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后发国家的内在因素、理论误导以及技术选择限制等造成城市偏向的工业化政策,对劳动力资源配置带来了不良影响。寻找后发国家在经济发展和劳动力配置问题上出现困境的本源,有利于为解决这一困境寻找有效路径。
作者
张青
机构地区
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研究院
出处
《湖北社会科学》
2006年第12期99-101,共3页
Hubei Social Sciences
关键词
后发国家
城市偏向
工业化
形成机制
劳动力配置
分类号
F410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5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14
参考文献
2
1
蔡昉.中国的二元经济与劳动力转移--理论分析与政策建议[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
2
[美]M·P·托达罗.经济发展与第三世界[M].印金强,赵荣美,译.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2.
共引文献
4
1
芮守胜,杨三正.
对“国家干预”的逻辑解析——基于经济法的视角[J]
.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7(4):78-81.
被引量:1
2
熊光清.
流动人口的增长态势、权利特征与权利救济[J]
.社会科学研究,2010(1):84-89.
被引量:7
3
夏泽义.
城乡统筹发展:改革30年后中国城乡关系发展的新阶段[J]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09,30(6):20-24.
被引量:1
4
侯微,刘长新.
新中国成立初期农村土地制度变革的特征探析[J]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3,29(5):65-67.
同被引文献
5
1
成德宁.
论城市偏向与农村贫困[J]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58(2):255-260.
被引量:20
2
王开盛,杜跃平.
投票参政权、城市偏向制度与城乡收入差距[J]
.经济体制改革,2006(3):19-23.
被引量:11
3
蔡昉.从“城市偏向”到以城带乡-从劳动力供求看新农村建设的转折点[N].21世纪经济报,2006-5-26.
4
曾国安,胡晶晶.
论中国城市偏向的社会保障制度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8,6(1):9-15.
被引量:15
5
刘国光.
摒弃城市偏向、工业优先旧战略 实行城乡并重、工农并举新战略——关于收入分配问题的一些思考(上)[J]
.中国经贸导刊,2003(10):4-5.
被引量:8
引证文献
2
1
陈喜梅.
论我国“城市偏向”政策形成的根源及其表现[J]
.乡镇经济,2009,25(1):84-88.
被引量:4
2
陈喜梅.
城乡统筹发展——基于“城市偏向”对策的研究[J]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9(2):111-115.
被引量:10
二级引证文献
14
1
荀守奎.
科学发展城市群内城镇梯度的相关问题研究[J]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0(2):169-173.
2
荀守奎.
小城镇和新农村建设及其基于公共产品视角下的资金渠道创新研究[J]
.社会主义研究,2010(3):72-76.
被引量:2
3
陈喜梅.
“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制度一体化战略初探[J]
.人口与经济,2010(4):61-65.
被引量:7
4
童长江.
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模式及选择——以湖北省鄂州市为例[J]
.农业技术经济,2010(10):115-121.
5
田昆,郝二辉.
统筹城乡发展的地方政府投资选择思考[J]
.特区经济,2011(1):152-154.
被引量:1
6
王枫云.
马克思主义城乡关系理论中国化的未来走向[J]
.学理论,2011(7):86-87.
被引量:1
7
王枫云.
马克思主义城乡关系理论中国化的未来走向[J]
.经济研究导刊,2011(11):1-3.
被引量:1
8
赵大朋.
我国统筹城乡发展的研究进展[J]
.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11,19(2):44-49.
被引量:1
9
赵大朋.
我国统筹城乡发展的研究进展[J]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0(2):136-142.
10
马桑.
基于市场一体化建设的城乡协调发展[J]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2,23(8):74-76.
1
赵家和.
南朝鲜的工业化政策和外向型经济[J]
.国际贸易,1989(5):16-18.
2
王双群,范卫青.
工业化进程中的政府决策对农业发展的影响[J]
.江汉论坛,2015(1):11-16.
3
汉弗莱P.B.莫希,徐巍.
中国在非洲工业化进程中的角色[J]
.中国投资(中英文),2016,0(16):60-61.
4
邱启照.
促进就业是新型工业化道路的优先政策选择[J]
.学术交流,2004(3):32-36.
被引量:4
5
薛伟贤,孟娟,赵生龙.
国际工业化进程中的政策比较[J]
.软科学,2006,20(3):55-59.
6
刘海方.
非洲需要什么样的工业化[J]
.瞭望,2016,0(39):54-55.
7
范宏伟.
缅甸工业化及其政策初探[J]
.亚太经济,2008(5):68-71.
被引量:7
8
陈宝明.
发达国家再工业化政策影响及我国的对策[J]
.中国产业,2010(2):2-5.
被引量:17
9
申东润.
中国农村工业园区政策的演变和提示[J]
.当代经济管理,2010,32(12):42-48.
10
姜奇平.
城乡统筹发展的新型工业化[J]
.互联网周刊,2003(29):64-66.
湖北社会科学
2006年 第1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