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价值启示 被引量:4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马克思的市民社会概念有着较为清晰的含义。马克思认为,“真正的市民”是市民社会的主体,这一主体所具有的精神正是现代理性精神;市民社会的实质规定为“一切物质交往”,其行动原则就是物质利益原则;市民社会的结构要素是社会组织,这种社会组织是国家的基础。这样无论是从社会结构、社会功能看,市民社会所呈现给我们的都是一种多样、竞争、平等、创新的领域,这也正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所需要的基本状态。如果能把培育一个真正的市民社会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不失为一种优选之路。
出处 《湖北社会科学》 2006年第5期42-44,共3页 Hubei Social Sciences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7

  • 1邓正来 亚历山大.国家与市民社会[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375.
  • 2黑格尔.法哲学原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296.
  • 3[美]哈罗德·J·伯尔曼 高鸿钧.法律与革命[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
  • 4亚当·赛里格曼.市民社会的观念(英文版)[M].纽约:麦克米兰公司,1992.
  • 5马长山.国家、市民社会与法治[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207,167.
  • 6马克思 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 7[美]理查德·马德森.全球化进程中的市民社会发展[J].新华文摘,2003,(2).

共引文献904

同被引文献52

引证文献4

二级引证文献2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