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42-43,共2页
参考文献4
-
1鲁迅.《社戏》,《鲁迅全集》第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88、89页.
-
2鲁迅.《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鲁迅全集》第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38页.
-
3鲁迅.《破恶声论》,《鲁迅全集》第8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30页.
-
4鲁迅《我之节烈观》,《鲁迅全集》第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29页.
共引文献29
-
1周晓虹.孝悌传统与长幼尊卑:传统中国社会的代际关系[J].浙江社会科学,2008(5):77-82. 被引量:32
-
2金理.文学“实感”论——以鲁迅、胡风提供的经验为例[J].南方文坛,2008(6):4-9. 被引量:3
-
3王晓初.鲁迅的“魏晋文章”与章太炎——论鲁迅思维与文风的形成之二[J].浙江社会科学,2009(1):111-115. 被引量:2
-
4王晓初.“沉默的鲁迅”及其意义——从越文化视野透视[J].文学评论,2010(1):150-155. 被引量:5
-
5闵抗生.尼采:鲁迅立人、改造国民性思想资源之一[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0,26(2):65-73.
-
6龚钢.巫觋宗教:民俗艺术哲学研究的文化之维[J].浙江学刊,2010(4):66-71.
-
7张蕾.读祝宇红著《“故”事如何“新”编》[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0(6):205-210.
-
8王晴飞.鲁迅、孔子与儒家——王得后先生《鲁迅与孔子》读后[J].中国图书评论,2011,34(1):68-74. 被引量:1
-
9牟伯永.鲁迅和嵇康:越文化的同源同质同格[J].江苏社会科学,2011(2):199-206. 被引量:2
-
10丁玮.《我是你爸爸》中言语和行为的狂欢[J].青年作家(中外文艺),2011(3):34-35.
同被引文献18
-
1邓倩倩,胡燕君.理想中的农村画卷——浅谈鲁迅《社戏》中的乡土情结[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1):39-40. 被引量:1
-
2易劲帆.“乐土”上的心灵放飞——谈《社戏》的情感艺术[J].鲁迅研究月刊,2000(10):41-44. 被引量:3
-
3张家松.《社戏》与鲁迅早期儿童观[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1996(1):107-111. 被引量:2
-
4陈利群.看!《社戏》中农民的孩子[J].语文天地(初中版),2001(12). 被引量:1
-
5王静波.水气氤氲,江南水乡风景的魂——浅谈《社戏》的写景教学[J].语文建设,2008(9):18-19. 被引量:1
-
6胡俊国.以《社戏》为例谈文学作品的定篇教学[J].语文建设,2011(6):17-20. 被引量:3
-
7赵滟.浅谈鲁迅《社戏》的情节技法[J].课程教育研究,2012(13):10-10. 被引量:1
-
8荀泉.故园的静谧安详与童真的高洁善良——论《社戏》的真善美之境[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2,21(12):10-13. 被引量:1
-
9施军.解不开的思乡恋土情结——从《社戏》析鲁迅[J].宁夏社会科学,2000(1):100-102. 被引量:4
-
10林大伟.双喜:怎一个“聪明”了得?[J].语文教学通讯(初中)(B),2013(5):57-57. 被引量:2
-
1周爱荣.“六一公公”为何被称为“六一”[J].语文知识,2004(10):5-5.
-
2胡俊国.《社戏》中六一公公形象再解读[J].语文教学通讯(初中)(B),2006(10):45-46.
-
3徐时仪.也谈鲁迅《社戏》中的“掉”与“棹”[J].文史杂志,2005(6):67-67.
-
4竹叶青.吃的不是豆[J].读写月报(新教育),2013(10):52-53.
-
5张伟.常用客套语参考[J].小读者,2005(7):24-24.
-
6曹雪凌.用法扫描[J].英语辅导(初三年级),2000(1):7-7.
-
7日常用语加油站[J].小雪花(初中高分作文),2006,0(11):25-25.
-
8王棘.六一公公非少年[J].中学语文教学,1994(2):19-19.
-
9多功能的 “How about……?”[J].中学英语之友(新教材初一版),2013(6):6-7.
-
10张国用.探究式教学在生物教学中的运用[J].考试周刊,2015,0(38):146-1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