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物理通报》
2007年第2期52-54,共3页
Physics Bulletin
参考文献9
-
1劳厄著.物理学史.范岱年,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8
-
2亚·沃尔夫.16、17世纪科学技术和哲学史.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
-
3哥白尼著,李启斌译.天体运行论.北京:科学出版社,1989.32;4;1;6.
-
4亚里士多德 张竹明(译).物理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517.
-
6伽利略著.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上海自然科学哲学著作编译组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1~3
-
7托马斯·库恩(T.Kuhn)著.哥白尼革命——西方思想发展中的行星天文学.吴国盛,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
8E·A·伯特著.近代物理学的形而上学基础.徐向东译.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7,23
-
9科恩著.科学中的革命.鲁旭东,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共引文献471
-
1段进朋.不能把复杂劳动与创造性劳动等同起来[J].理论观察,2007(6):29-30.
-
2宋晖.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经验[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7(4):19-22. 被引量:1
-
3李志雄.和谐:亚里士多德的叙事摹仿与叙事审美[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2(3):120-124. 被引量:1
-
4袁佩球.论德治视野中的行政需求[J].求实,2006(z1):30-32.
-
5张爱军,徐振杰.政治需求的内涵解读及其实现探微[J].求实,2006(z3):15-17.
-
6李海波.扬长避短 趋利避害 造福人类——论江泽民关于科技伦理的思想[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8(z1):214-216.
-
7杨文革.质疑“命案必破”[J].山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3(1):27-29. 被引量:5
-
8吉彦波.“三权分立”内涵新探[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9(6):55-58. 被引量:1
-
9刘福州.我国社会转型时期拜金主义现象剖析[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3,16(5):23-27.
-
10邓运龙.运动素质、训练活动和竞技能力发展中的基本关系、递进要求与总体趋势[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2(4):10-17. 被引量:16
同被引文献33
-
1徐舶.物理学史在物理教学的作用[J].中国市场,2006(48):55-56. 被引量:4
-
2叶华松.论当代大学生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相结合的文化教育[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23(2):100-102. 被引量:7
-
3乔灵爱.爱因斯坦的科学创新思维方法论探析[J].齐鲁学刊,2005(3):121-124. 被引量:2
-
4夏劲,杨志军.从狭义相对论看爱因斯坦的科学思想、研究方法及哲学思想[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5,21(8):93-96. 被引量:6
-
5陈昆泉.路甬祥:牛顿看见苹果落地发现万有引力的时代已经过去企业要自觉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J].中国建设动态(阳光能源),2006(1):6-6. 被引量:1
-
6杨承莉.阿基米德[J].物理教学探讨(初二学研卷),2006,24(2):59-59. 被引量:1
-
7王廷志.法拉第奇迹探源[J].现代物理知识,2006,18(5):60-63. 被引量:1
-
8陈嘉映.从希腊天学到哥白尼革命(上篇)[J].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1):3-16. 被引量:2
-
9张晓森,李中华,王静芳.自牛顿以后世界上最伟大的数学物理学家——麦克斯韦[J].物理教师(高中版),2007,28(4):53-54. 被引量:2
-
10张燕韡.马克思早期思想中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J].云南社会科学,2007(4):47-49.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7
-
1刘玉华,黄伟雄,徐银燕,贾楠.大学生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10,15(5):167-169. 被引量:3
-
2林智群,任文辉.将物理学史引入农科类专业物理课程教学的思考与尝试[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8(5):243-245. 被引量:3
-
3陈悦.艺术教育对理工科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影响[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2,28(3):126-128. 被引量:1
-
4施鸣坤.从物理学史中看新教学法在课堂中的应用[J].新课程,2017,0(27):62-62.
-
5许勤芳.基于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物理“课程思政”的探讨[J].科学咨询,2023(2):72-74.
-
6项于晴.核心素养视域下的物理学史教学[J].中小学教材教学,2023(3):18-22.
-
7华吉俊.物理学史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价值及实现路径[J].中学物理,2024,42(1):61-65. 被引量:2
-
1刘羽阳(翻译).瑰丽的行星状星云:与太阳相似的恒星在临终之际的光辉[J].科学世界,2013(12):38-49.
-
2李新兵.超新星爆发—恒星临终的杰作[J].地理教育,2007(4):79-79.
-
3张世萍,王东明.雪山,有没有住着神仙[J].西藏旅游,2015,0(7):20-20.
-
4朱昌福,孙宜保.我省水文站网优化调整有关问题的思考[J].江苏水利,2003,19(11):37-39.
-
5喻宝龙.爱上南极动物[J].旅游,2012(1):78-83.
-
6齐利.留在地球上的超新星遗迹[J].大科技(科学之谜)(A),2009(7):24-24.
-
7毕飞宇.大地[J].快乐青春(经典阅读)(中学生必读),2014(9):42-44.
-
8王建民.恒星的一生[J].科学之友,1996,0(6):15-15.
-
9李玉山.是生存智慧,还是软弱胆怯——关于张衡的“诡对而出”[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5,0(9):73-74. 被引量:1
-
10沈念.七星湖上,天鹅的临终之歌[J].环球人文地理,2016,0(12):164-16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