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文化在理工科“大学物理”课程中的传承与发展
被引量:1
出处
《物理通报》
2007年第2期55-57,共3页
Physics Bulletin
参考文献4
-
1解世雄.物理文化简论[J].科学学研究,1998,16(1):26-30. 被引量:21
-
2薛永红,续佩君.物理文化与物理教学[J].物理教师(高中版),2004,25(11):1-2. 被引量:6
-
3许良英.爱因斯坦文集(第三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135.
-
4王国宗.李约瑟博士与中国.上海: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1992
二级参考文献6
-
1解世雄,大学物理,1995年,教育专利,1页
-
2张维忠,教育研究,1994年,4期
-
3杨镜江,文化学引论,1992年
-
4赵万里,科学技术与辨证法,1990年,1期
-
5解世雄.物理文化简论[J].科学学研究,1998,16(1):26-30. 被引量:21
-
6邓铁如,陈连运.准历史现象初探[J].现代物理知识,2002,14(1):50-51. 被引量:3
共引文献39
-
1林祯祺.从量子论到玻色-爱因斯坦统计[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3(4):45-49. 被引量:3
-
2薛永红,续佩君.物理文化与物理教学[J].物理教师(高中版),2004,25(11):1-2. 被引量:6
-
3续佩君,薛永红.文化视角下的高中物理新课程[J].学科教育,2004(10):13-16. 被引量:22
-
4杨国欣.爱因斯坦的人文精神[J].洛阳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8(2):1-7.
-
5陈坤明.科学争论初探[J].渝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2):30-33.
-
6吴太胜.技术伦理问题的逻辑解析与工科高校的德育创新[J].现代大学教育,2005,21(6):99-103. 被引量:4
-
7仲伟纲,李秀珍,张东升,薛美,王晓艳.关于物理文化的思考[J].物理与工程,2006,16(1):55-58. 被引量:3
-
8项红专.科学教育的文化使命[J].教育发展研究,2006,26(7):60-64. 被引量:2
-
9徐飞.东西方思维方式和文化特质比较——兼论跨文化领导力[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14(5):48-52. 被引量:14
-
10付丽萍.也谈物理文化[J].物理通报,2006,27(12):46-48.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3
-
1邢杰,吴秀文,郝会颖,赵长春,李庚伟,张自力.丰富大学物理课堂内容,提高教学效果[J].物理通报,2008,29(10):21-23. 被引量:1
-
2宋朋.大学物理实验开放式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科技信息,2010(26):114-114. 被引量:1
-
3朱慧群,王忆,曾庆光.大学物理多元结合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高教论坛,2011(2):39-40. 被引量:4
-
1吴柳.注重思想方法 加强近代内容——工科大学物理课程内容体系改革的探索和实践[J].工科物理,1997(2):31-34. 被引量:7
-
2宋玉民.加强实验探索 提升物理能力[J].新课程学习(下),2012(3):95-95.
-
3于红桃.浅谈高中物理实验教学[J].新课程学习,2013(12):44-44. 被引量:1
-
4郝玉华.工科大学物理分层次教学探索[J].中国科技信息,2006(22):256-257. 被引量:11
-
5彭双艳,刘云.开发原子物理学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发展[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2009,25(3):18-20.
-
6徐沥泉.首屈一指的数学大师——纪念欧拉诞生300周年[J].自然杂志,2007,29(3):183-186. 被引量:2
-
7陈伟斌.品味创新的发展和经典的传承——2009年江苏省数学高考试卷评析[J].数学通报,2009,48(12):53-57.
-
8武志勇.物理教学方法探微[J].中国校外教育,2010(6):88-88. 被引量:1
-
9叶善专,童六牛.优化工科大学物理课程的知识结构[J].中国大学教学,1995(4):36-38. 被引量:1
-
10汪峰.优化物理教学,关注思想渗透[J].技术物理教学,2012,20(2):57-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