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领导核心的文化观是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
被引量:1
出处
《理论学刊》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5-16,共2页
Theory Journal
参考文献7
-
1毛泽东著作选读: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
2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383,255.
-
3江泽民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
4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
5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
6毛泽东选集:第2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
7毛泽东选集:第4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共引文献1155
-
1陈占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7(1):9-14. 被引量:56
-
2田克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7(1):15-19. 被引量:16
-
3肖贵清,胡运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7(1):20-24. 被引量:7
-
4余品华.略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途径和方法[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7(1):25-31. 被引量:6
-
5潘莉.略论说理教育法[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7(1):38-41.
-
6俞小和.十六大以来党建理论与实践的新发展[J].探索,2007(1):53-56. 被引量:2
-
7朱兆香.论邓小平理论的务实品格[J].理论学刊,2007(2):10-12.
-
8李蕴慧.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历程及其启示[J].理论学刊,2007(2):13-14.
-
9王海军,杨汉强.邓小平的南方谈话与中国私营经济的发展[J].理论学刊,2007(2):71-72. 被引量:6
-
10王培俊.科学发展观:邓小平经济哲学思想在新世纪的新发展[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6(6):4-6.
同被引文献14
-
1唐欣.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中的几个主要关系[J].甘肃理论学刊,1999(6):27-28. 被引量:1
-
2张筱强.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与中国共产党的文化使命[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7,11(2):90-96. 被引量:9
-
3张华.历史地系统地把握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7(10):5-12. 被引量:22
-
4郑祥福.从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审视大众文化[J].浙江社会科学,2008(2):81-87. 被引量:8
-
5罗文东.论科学发展观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J].思想战线,2009,35(1):83-86. 被引量:4
-
6陈建香.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J].高校理论战线,2009(2):41-42. 被引量:13
-
7吴琼.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1):133-134. 被引量:2
-
8刘刚.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忧患的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下),2010(5):151-153. 被引量:6
-
9李薇,章志图.大学生入党动机功利化的现状及对策[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2,22(1):138-141. 被引量:19
-
10孛.吉尔格勒.江泽民“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社会观和文化观[J].前沿,2000(8):2-4. 被引量:1
-
1戴国立.论中国文化的新定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历史方位探析[J].中国校外教育,2008(8):4-5.
-
2罗英祥.略述客家文化的崛起[J].嘉应大学学报,2000,18(2):109-113. 被引量:1
-
3韩同友.论党的三代领导核心文化观的着力点[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3(5):580-584. 被引量:2
-
4巴音朝鲁.全面加快文化大市建设 为宁波“走在前列”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J].宁波通讯,2005(8):6-10.
-
5陶林,朱宗友.我国“三代领导核心”关于文化建设理论的继承与创新[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1):10-13.
-
6王以第.“红色文化”的价值内涵[J].理论界,2007(8):149-150. 被引量:89
-
7廖联奎.论毛泽东新民主主义文化理论的现代价值[J].宜宾学院学报,2003,3(6):3-5.
-
8杜丽娟.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文化哲学思想的当代价值[J].教师,2013(2):116-116.
-
9陶元浩.论文化革命与文化建设[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10,20(6):1-4.
-
10张晓庆.论毛泽东关于文化建设的思想[J].新西部(下旬·理论),2012(8):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