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江苏实际,不失时机抓好特种稻米开发
出处
《上海农业科技》
2007年第1期12-13,共2页
Shanghai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1赵则胜.特种稻研究与利用[J].北方水稻,2007,37(6):1-6. 被引量:19
-
2李玉纯,毕宝山,郑美花.再谈特种稻米的发展前景[J].农村科技开发,2001(9):5-5.
-
3李玉纯,毕宝山,郑美花.特种稻米及开发前景[J].吉林农业,2001(10):10-11. 被引量:1
-
4许美昌.三化螟严重为害“特种稻米”[J].昆虫知识,1995,32(4):195-197. 被引量:1
-
5吴俊生,刘振刚.山东特种稻米研究概况[J].山东农业科学,1994,26(2):15-15.
-
6李胜源,金胜男,朴钟泽,沈革志,袁勤,顾琳珠,袁洁萍.韩国特种稻米的研究和利用现状与展望[J].上海农业学报,2002,18(B12):47-52. 被引量:5
-
7郑其纬.关于解决滁州市稻谷出路问题的建议[J].中国稻米,2001,7(1):37-37.
-
8布哈丽且木,王奉斌,袁杰,张燕红,文孝荣,梁乃亭.特种优质稻品种新稻30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J].中国稻米,2013,19(5):103-104. 被引量:3
-
9梅忠.特种稻米品种的筛选[J].安徽农学通报,2006,12(13).
-
10张名位,彭仲明,杜应琼.特种稻米中微量元素铁、锌、锰含量的配合力和稳定性分析[J].中国水稻科学,1996,10(4):201-206. 被引量: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