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反而”的语义分析
被引量: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1.引言 本文要论述的是在语篇中起关联作用的副词“反而”。在《汉语水平等级标准和语法等级大纲》中,“反而”是丙级语法项目。对于中级水平的留学生来说,掌握其语音和句法知识并不困难,但在实际运用中,却常常因为缺乏汉语语感,照搬照抄教材或工具书上的语义释义而错误百出。原因在于我们对“反而”的基本语法意义没能把握准,没将其语义和成句条件结合起来,因此,有必要对这个词做进一步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作者
蒋叶红
机构地区
上海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
出处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07年第2期47-48,共2页
Modern Chinese
关键词
副词
"反而"
语义分析
关联作用
实际运用
语法意义
分类号
H146.2 [语言文字—汉语]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5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9
参考文献
1
1
陆俭明,马真著.现代汉语虚词散论[M]. 语文出版社, 2003
同被引文献
15
1
鲁健骥.
外国人学汉语的语法偏误分析[J]
.语言教学与研究,1994(1):49-64.
被引量:271
2
王还.
对外汉语教学:汉语内部规律的试金石——以“反而”为例[J]
.世界汉语教学,1994,8(1):24-24.
被引量:17
3
朱娟.
语气副词“反而”探微[J]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6,26(3):113-115.
被引量:4
4
[5]陆俭明.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5
邢福义.汉语复句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6
马真.说“反而”[J].中国语文,1983,(3).172-176.
7
袁毓林.
反预期、递进关系和语用尺度的类型——“甚至”和“反而”的语义功能比较[J]
.当代语言学,2008,10(2):109-121.
被引量:65
8
贾光茂,杜英.
汉语“语块”的结构与功能研究[J]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8(2):64-70.
被引量:17
9
沈家煊.
汉语的主观性和汉语语法教学[J]
.汉语学习,2009(1):3-12.
被引量:104
10
罗海辉.
“反而”与“却”的对比分析[J]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1(3):220-223.
被引量:4
引证文献
4
1
牟世荣.
外国留学生“反而”使用情况考察及教学策略[J]
.汉语学习,2013(1):96-102.
被引量:8
2
王若玉.
“不但不p,反而q”反递句式用法探析[J]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13(1):48-50.
3
宗晓哲.
论“反而”反预期的语用功能[J]
.石家庄学院学报,2015,17(5):55-58.
被引量:1
4
张翠翠.
“反而”微探[J]
.大众文艺(学术版),2009,0(7):84-85.
二级引证文献
9
1
祁峰.
汉语中介语偏误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
.华中学术,2021(2):185-192.
2
程亚静.
基于对外汉语教学“反而”的偏误研究[J]
.汉字文化,2020(7):70-71.
3
颜明,肖奚强.
“反、倒、反倒、反而”辨察[J]
.汉语学报,2016(4):50-58.
被引量:3
4
齐沪扬,曹沸,刘亚辉.
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的发展概况和学术进展(2013-2014)[J]
.汉语应用语言学研究,2016(1):1-16.
被引量:3
5
吕海燕.
“反而”补说[J]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7,32(11):52-56.
6
杨德峰.
也说“反而”的句法特点[J]
.国际汉语学报,2017,8(2):63-74.
7
高增霞.
“反而”的语义和用法[J]
.泰山学院学报,2019,41(5):131-138.
被引量:2
8
刘永红.
俄汉反递构式的生成理据分析[J]
.中国俄语教学,2019,38(4):1-8.
9
刘畅.
反预期标记“反而”的偏误分析及教学策略研究[J]
.语文学刊(基础教育版),2015,0(7).
被引量:1
1
罗冉.
试论“把”字句的成句条件[J]
.毕节学院学报(综合版),2010,28(7):95-97.
2
徐文文.
“倒”与“却”的语义比较[J]
.现代交际,2013(2):83-83.
3
张爱民.
汉语词类研究的新突破[J]
.江苏社会科学,1994(3):113-117.
4
王宗炎.
从实地调查到理论探索——读胡明扬语言学论著[J]
.世界汉语教学,1995,9(3):87-93.
5
贾冬梅.
“才X就Y”句式浅析[J]
.广西社会科学,2005(5):158-160.
被引量:7
6
李虹飞.
对外汉语中语篇衔接与连贯问题的探讨[J]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07,9(6):110-113.
7
王茂林.
留学生“比”字句习得的考察[J]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5(3):28-35.
被引量:25
8
艾则孜.吐尔地.
如何避免维吾尔语在汉语学习中的干扰[J]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0,30(1):131-132.
9
胡玲,彭小川(点评).
“X以来,Y”句的成句条件[J]
.汉语学习,2007(4):87-92.
被引量:5
10
余义兵.
对“事物—性状”认知框架的重新认识——兼谈“NP1像NP2一样”的成句条件[J]
.绥化学院学报,2007,27(3):108-111.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07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