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引文献7
-
1王树春.论“经济外交”视野下的中俄关系[J].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06,23(3):58-63. 被引量:1
-
2周宝根.国际经济与国际安全的关系:一项研究述评[J].国际论坛,2007,9(1):43-49. 被引量:2
-
3张静.中国的经济外交[J].商场现代化,2008(17):16-16.
-
4张慧智,于艇.朴槿惠政府的东北亚外交政策新课题[J].东北亚论坛,2014,23(1):39-46. 被引量:8
-
5王生,方心.试析朴槿惠政府的外交趋向[J].东北亚研究,2014,0(2):12-18.
-
6徐建华.经济外交:概念与特征辨析[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33(5):78-83. 被引量:3
-
7钟华.解析中国的经济外交[J].现代经济信息,2014(16):16-16.
同被引文献20
-
1金熙德.战后日本经济外交的作用及其演变[J].日本学刊,1995(4):89-101. 被引量:13
-
2刘军.全球化与俄罗斯外交政策的形成——从戈尔巴乔夫到普京[J].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2004(4):53-56. 被引量:2
-
3刘晓强.经济外交:范畴、背景及中国的应对[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4(6):34-37. 被引量:5
-
4高飞.公共外交的界定、形成条件及其作用[J].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05,22(3):105-112. 被引量:74
-
5阎学通.国家安全比经济利益更重要[J].学习月刊,2003(4):15-16. 被引量:8
-
6时殷弘.中国的变迁与中国外交战略分析[J].国际政治研究,2006,27(1):31-44. 被引量:22
-
7孙红霞,李爱华.文化外交的独特价值[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52(1):69-72. 被引量:19
-
8廖宏斌.我国公共外交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5):111-114. 被引量:9
-
9杨洁勉.改革开放30年的中国外交和理论创新[J].国际问题研究,2008(6):6-11. 被引量:12
-
10石善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文化外交的理论与实践[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8(6):16-21.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6
-
1江琳琅.多边贸易体制的挑战与中国的应对[J].国际公关,2020,0(2):12-13. 被引量:1
-
2李红,彭慧丽.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中国与东盟文化合作:发展、特点及前瞻[J].东南亚研究,2013(1):101-110. 被引量:15
-
3翟崑,王丽娜.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中国—东盟民心相通现状实证研究[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48(6):51-62. 被引量:17
-
4蒋凡.“僵尸企业”概念的界定研究[J].商业经济,2019(2):139-141.
-
5陈菊霞.2019年乌兹别克斯坦“:新政”考验初现改革节奏放缓[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8(1):68-74.
-
6张锐,钱霖亮.电商外交:概念界定与中国实践[J].国际关系研究,2020(6):20-40. 被引量:3
-
1李东杨,张彩玲.网络时代反腐倡廉教育研究[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2014(4):31-33. 被引量:1
-
2屈玉霞.案例教学法在法学教学中的应用[J].青年文学家,2011,0(2X):42-42.
-
3韩太平.国际经济关系政治化对我国外交的影响[J].平原大学学报,2007,24(2):46-48.
-
4丁俊萍.党的制度建设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之关联[J].探索,2015(1):65-71. 被引量:19
-
5孙英.当代国际政治中的“新干涉主义”探析[J].邯郸师专学报,2000,10(1):40-42.
-
6汤家玉.意识形态安全的内涵及其特点[J].经济研究导刊,2013(20):245-246. 被引量:1
-
7钟启泉.论“中国特色”的科学内涵及其特点[J].社科与经济信息,1994(6):9-11.
-
8肖文豪.论以德治国的内涵及其特点[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4):25-26.
-
9刘化军,郭佩惠.论如何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J].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06,19(6):42-46.
-
10黄文典,唐淑欣.略论高职院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4,12(6):138-14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