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公共政策研究——信息化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与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机制
被引量:5
出处
《经济研究参考》
2007年第14期15-26,共12页
Review of Economic Research
同被引文献72
-
1曾云.美国信息产业的发展状况及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J].通信世界,2000(9):20-21. 被引量:3
-
2李欣欣.电子信息产业应真正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J].经济研究参考,1997(82):2-12. 被引量:1
-
3尤来寅.美国经济增长的新特点——兼论中美信息产业的合作策略[J].南亚研究季刊,1997(4):55-58. 被引量:2
-
4何克抗.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5):74-81. 被引量:2341
-
5汪斌,余冬筠.中国信息化的经济结构效应分析——基于计量模型的实证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4(7):21-28. 被引量:82
-
6徐升华,毛小兵.信息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J].管理世界,2004,20(8):75-80. 被引量:103
-
7阳小晓,包群,赖明勇.银行发展与经济增长:基于动态两部门模型研究[J].财经研究,2004,30(11):42-51. 被引量:8
-
8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J].中国信息界,2004(08X):3-3. 被引量:1
-
9顾潇华,郭春丽.信息化对我国经济增长贡献的测定——基于经济增长理论和国家信息化指数的研究[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5,31(1):90-91. 被引量:5
-
10张丽华,刘晟楠.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及发展特点的实验研究[J].航海教育研究,2005,22(1):52-55. 被引量:171
引证文献5
-
1郝玉宾,晋鹏程.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 为推进特色现代农业发展助力[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18(2):63-65. 被引量:3
-
2吕晓萍.信息化与科学创新的关系[J].情报科学,2008(2):197-201. 被引量:4
-
3倪明,胡晓艳.信息产业发展对经济增长带动作用的实证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0,54(12):59-63. 被引量:6
-
4熊坤,吉星,甘勇.基于项目引导的计算机学科教学模式[J].计算机教育,2011(12):95-98. 被引量:3
-
5肖皓,戴凡.我国通信部门对经济增长的外溢效应——基于面板数据和动态Feder模型[J].技术经济,2012,31(3):62-67.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20
-
1薛勇军.教育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外溢效应研究——基于中国能否跨越“中等收入国家陷阱”的思考[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20(9):106-110. 被引量:3
-
2吕沛颖,巫细波.我国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时空格局及对制造业的影响研究[J].对外经贸,2023(1):22-26.
-
3秦梓华.欠发达地区农业信息网络建设模式的思考[J].中国科技资源导刊,2010,42(2):57-62. 被引量:1
-
4彭曼华.湖南省医学科技信息需求与信息服务对策研究[J].医学信息学杂志,2010,31(6):45-48. 被引量:3
-
5葛育祥,忻国能.面向科技服务型企业的信息能力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28(22):123-127. 被引量:6
-
6周燕,曾凡智,杨广发.科技竞赛驱动及多知识点融合的计算机学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J].计算机教育,2012(16):19-22. 被引量:12
-
7吴丽萍,陈宝峰,张旺.中国水利投资对农业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J].技术经济,2012,31(10):76-81. 被引量:13
-
8覃学强,吴砚峰.源头农场实践农业信息化的启示[J].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1):45-48. 被引量:2
-
9王立平,杨洋.两化融合与中国经济增长的“稳健性”关系——基于REBA模型的实证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14,33(6):48-59. 被引量:7
-
10贾玉福,宋莺,吴娇梅,汪波.论混合教学模式在智能系统设计类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11(10):183-184.
-
1郭根山.他们误解了马克思的本意[J].高校理论战线,2003(4):53-56.
-
2陈彩娟.以转型促增长寻求新突破——人均GDP超9000美元时以转型促增长的国际经验与浙江对策[J].浙江经济,2012(24):38-39.
-
3毕世杰.抓住机遇与实现现代经济发展[J].长白学刊,1997(3):46-47.
-
4章凌.科技进步仍然是关键因素[J].中国科技财富,2002(6):5-5.
-
5梁音.浅谈美国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的发展[J].现代经济信息,2011,0(7X):79-79.
-
6杜广哲.后金融危机时代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及展望[J].现代商业,2010(8):256-256. 被引量:7
-
7刘世锦.新阶段面临的挑战与发展方式转型[J].中国发展评论,2008,10(1):1-8. 被引量:5
-
8先行国家(地区)迈向现代化之路的借鉴与启示——人均GDP10000美元前后阶段性变化的分析[J].政策瞭望,2012(10):14-22.
-
9曾志勇,崔义中.比较与反思:技术引进对“赶超式”发展的作用及其战略意义[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22(1):11-13. 被引量:1
-
10杨丽波.中国民族地区的经济增长及其动因[J].经济体制改革,2002(3):125-128.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