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关于退耕还林后续政策的探讨
被引量: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以建立退耕还林(草)工程的长效机制为目标,从粮食、生态效益补偿基金、能源、退耕农户技能培训方面提出退耕还林的后续政策。
作者
梅仕能
机构地区
廊坊市农林科学院
出处
《林业实用技术》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43-45,共3页
Practical Forestry Technology
关键词
退耕还林(草)
长效机制后续政策
分类号
F326.23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4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189
同被引文献
31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17
参考文献
5
1
黄富祥,康慕谊,张新时.
退耕还林还草过程中的经济补偿问题探讨[J]
.生态学报,2002,22(4):471-478.
被引量:85
2
黄文清,张俊飚.
退耕还林的经济学分析及其对策[J]
.林业经济问题,2005,25(5):260-264.
被引量:6
3
贾玉飞,贾伟.
退耕还林政策的经济学分析[J]
.中国西部科技,2005,4(06B):74-75.
被引量:2
4
杨明洪.
延长退耕还林还草补偿期限的思考[J]
.四川财政,2001(4):10-11.
被引量:9
5
支玲,李怒云,王娟,孔繁斌.
西部退耕还林经济补偿机制研究[J]
.林业科学,2004,40(2):2-8.
被引量:110
二级参考文献
24
1
刘思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问题初探[J]
.生态经济,1994,10(1):1-14.
被引量:5
2
张昆 任勇 等.欠发达地区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机制研究[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9..
3
张俊飚.论“一退两还”过程中补偿机制的构建及运行[J].中国农学通报,2002,18(5).
4
(英)加雷斯·D.迈尔斯(GarethD.Myles)著,匡小平.公共经济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5
沈建荣,陈琳,廖鸿志.
区域资源变化与可持续发展模型[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97,13(9):53-55.
被引量:3
6
蒲勇健.
可持续发展指标的一种理论构造方法[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98,15(4):25-29.
被引量:10
7
曹利军.
区域可持续发展轨迹及其度量[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1998,8(2):46-50.
被引量:44
8
陈仲新,张新时.
中国生态系统效益的价值[J]
.科学通报,2000,45(1):17-22.
被引量:964
9
苗光忠,陈谦.
退耕还林还草是实现山川秀美的关键——以陕北退耕还林还草为例[J]
.水土保持学报,2000,14(2):1-5.
被引量:26
10
欧名豪,宗臻铃,董元华,杨林章.
区域生态重建的经济补偿办法探讨——以长江上游地区为例[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0,23(4):109-112.
被引量:38
共引文献
189
1
张雪梅,房世波.
干旱河谷地区退耕还林调查与生态还林分析[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7,21(6):146-150.
被引量:6
2
李卫忠,吴付英,吴宗凯,雷明军,刘广亮.
退耕还林对农户经济影响的分析——以陕西省吴起县为例[J]
.中国农村经济,2007(S1):108-111.
被引量:19
3
李卫忠,吴付英,吴宗凯,雷明军,刘广亮.
退耕还林对农户经济影响的分析——以陕西省吴起县为例[J]
.西北林学院学报,2007,22(6):161-164.
被引量:10
4
张燕,高振中.
对延安市退耕还林(草)成果巩固的思考[J]
.延安教育学院学报,2008,22(2):23-25.
被引量:1
5
刘克勇,吕金芝.
中国林业重点工程对农民收入影响的研究[J]
.生态经济,2009,25(3):120-124.
被引量:2
6
张於倩,潘耀华.
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研究[J]
.福建林业科技,2013,40(2):176-178.
被引量:1
7
于泽民,郭建英.
我国的退耕还林研究进展[J]
.环境与发展,2009,21(S1):119-123.
被引量:4
8
马兵,周立华,路慧玲,陈勇,贾远信,魏轩.
基于意愿价值评估法的禁牧政策生态补偿定量分析——以宁夏盐池县为例[J]
.中国沙漠,2015,35(3):800-807.
被引量:17
9
李彦,李坤,燕飞.
内蒙古退耕还林(草)中的生态移民问题探析[J]
.内蒙古社会科学,2004,25(4):142-144.
被引量:11
10
李世东.
黄土高原沟壑区退耕还林优化模式研究[J]
.林业科学,2004,40(5):71-78.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
31
1
董宝明.
退耕还林工程后续产业问题研究[J]
.防护林科技,2006,19(z1):92-94.
被引量:4
2
龙世谱.
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研究[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4,14(9):98-99.
被引量:4
3
樊华.
退耕还林后续政策探索[J]
.中国经贸导刊,2004(16):26-27.
被引量:14
4
米文宝,刘小鹏,王亚娟.
宁夏南部山区退耕还林还草后续产业发展的初步研究[J]
.水土保持研究,2005,12(1):91-94.
被引量:24
5
'退耕还林问题'课题组.
退耕还林绩效评价——陕西、黑龙江省退耕还林问题调查报告[J]
.农村财政与财务,2005(1):7-10.
被引量:6
6
连雪斌,李永红,陈晓妮.
退耕还林点亮后续产业——我省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综述[J]
.甘肃林业,2005(3):19-21.
被引量:3
7
薛慧君.
培育特色后续产业 稳固退耕还林成果[J]
.中国林业,2005(05B):23-23.
被引量:3
8
绿盈肃州——酒泉市发展退耕还林后续产业一览[J]
.甘肃林业,2005(4):16-17.
被引量:2
9
米海灵,安玉英.
青海省退耕还林工程中期评价和后续政策研究[J]
.甘肃科技纵横,2005,34(4):54-54.
被引量:2
10
郭志平.
对忻州市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培育的思考[J]
.绿色中国(理论版),2005(08M):34-35.
被引量:4
引证文献
3
1
翟巧绒,姚文强,叶存旺.
延川县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的探讨[J]
.陕西林业科技,2009,33(3):104-107.
2
杨明,支玲,张永洁.
退耕还林后续问题研究现状及展望[J]
.世界林业研究,2008,21(2):11-15.
被引量:13
3
张宇,谷建才,曹立颜,杜剑.
基于农户调查的迁西县退耕还林可持续性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2009,25(17):66-69.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
17
1
龙勤,支玲,邹平.
退耕还林区域后续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应用研究——以云南省元阳县为例[J]
.林业经济问题,2008,28(3):197-201.
被引量:7
2
樊建萍,卫志勇.
运城市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模式研究[J]
.现代农业科技,2008(19):133-134.
被引量:2
3
杨毅.
九寨沟县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及后续产业发展思考[J]
.四川林业科技,2008,29(6):81-82.
4
王荣,蔡运龙.
西南喀斯特地区退化生态系统整治模式[J]
.应用生态学报,2010,21(4):1070-1080.
被引量:44
5
郭爱萍.
陵川县林改后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的思考[J]
.山西林业科技,2011,40(1):57-58.
6
李传坤,韩天一,欧阳勋志,王伟峰,张邦文.
退耕还林工程历史进程与对策探讨[J]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8):10870-10873.
被引量:7
7
刘双丽.
余庆县退耕还林工程效应及后续产业发展对策[J]
.现代农业科技,2011(19):258-258.
被引量:1
8
康志强,李全基,浩仁塔本,张翠霞,张秋良.
准格尔旗退耕还林工程后效益分析[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2(3):84-88.
被引量:3
9
郭欢欢,李波,郝利霞,郭卫华,刘辉,洪睿.
不同类型农户对退耕政策响应差异研究——以准格尔旗为例[J]
.生态经济,2011,27(11):38-41.
被引量:2
10
郭欢欢,李波,卢书兵,南箔.
准格尔旗退耕还林工程影响下农户农牧系统能值变化[J]
.经济地理,2012,32(6):127-131.
被引量:2
1
韩淑荣.
浅议原州区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的使用管理[J]
.内蒙古农业科技,2009,37(5):110-111.
被引量:3
2
姜华.
勐腊县实施林业可持续发展对策[J]
.林业调查规划,2005,30(3):106-110.
被引量:3
3
陈文捷.
对加强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使用管理的探讨[J]
.绿色财会,2013(8):40-42.
4
保障公益林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就中央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的建立专访国家林业局发展计划与资金管理司姚昌恬司长[J]
.中国林业,2005(01A):6-8.
被引量:2
5
齐联.
中央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实施[J]
.中国林业,2004(12B):3-4.
被引量:11
6
我省新增森林生态效益补偿面积1430万亩[J]
.甘肃林业,2006(4):45-45.
7
胡世明,黄和亮.
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变迁分析[J]
.林业经济问题,2004,24(3):180-182.
被引量:2
8
王聪.
谈林业基金的内容及使用与管理[J]
.林业财务与会计,2000(6):33-33.
9
马萍.
建立现代林业基金制度的设想[J]
.林业财务与会计,2002(5):20-21.
10
黄志榕.
完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的思考[J]
.绿色财会,2006(4):15-16.
被引量:1
林业实用技术
2007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