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中国鬼魅”的多重隐喻——论《艾菲·布里斯特》中的中国形象 被引量: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杰出的德语作家冯塔纳笔下的“中国鬼魅”形象始终未得到系统而全面的解读。本文以结构和心理为视域,对“中国鬼魅”进行了新的解读。本文认为,作为东方文化的象征和隐喻,“中国鬼魅”的所指是多元的,既代表了与当时德国社会传统道德格格不入的灵肉情感,又可以被视为神秘恐惧的怪物,用来作为道德教化的工具。这种历史话语的形成与当时的历史语境有关,经历了德国对于中国文化从推崇到亵渎的历史过程,从而使得这一形象成为19世纪末最具典型的“他者”眼中的中国形象之一。
作者 马中红
出处 《外国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9-47,共9页 Foreign Literature Review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1

  • 1刘敏.冯塔纳的《艾菲·布里斯特》[J].国外文学,1995(1):59-70. 被引量:9
  • 2胡嘉荔.艾菲的婚姻悲剧——试析冯塔纳的社会批判小说《艾菲·布里斯特》[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1,17(2):31-33. 被引量:3
  • 3巴特·穆尔-吉尔伯特等编撰.《后殖民批评》,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第83页
  • 4Ulrike Rainer, Effi Brlest und dos Motiv des Chinesen: Rolle und Darstellung in Fontartes Roman, in;Zeitschrift fur deutsche Philologie, 101, 1982, S. p. 54
  • 5韩世钟译.《艾菲·布里斯特》,上海译文出版社,1980,第33,30,44,31,167,214,257,278,336,52,52—53页
  • 6Hermann Lubbe , Fontane und die Ge.sellschafi. Theodor Fontane, Ed. Wolfgang Preisendanz. Darmstadt: Wissenschaftliche Buchgesellschaft, 1973, p. 359.
  • 7弗洛伊德.《梦的解析》第四章“梦的改装”,北京:作家出版社,1986,第48—72页
  • 8T. E. Carter, A Leitmotif in Fontane's Briest, German Life and Letters, 10 (1956 -57), p. 42.
  • 9爱德华·W·萨义德 王宇根译.《东方学》[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年.第64页.
  • 10赫尔德.《中国》,载《中国印象》,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第169页

二级参考文献5

  • 1Mann, Thomas. Aufsatze, Reden, Essays [C]. Berlin- Weimar, 1986.28.
  • 2Lukacs, G. Werke. Band 7: Deutsche Literatur in zwei Jahrhunderten[A]. Der alte Fontane [ C]. Neuwied und Berlin: Hernann Luchterhand Verlag GmbH, 1964. 495.
  • 3Muller-Seidel, Walter. Theodor Fontanes Romankunst in Deutschland[M]. 2.Aufl. Stuttgart, 1980. 354.
  • 4台奥多尔·冯塔纳.艾菲·布里斯特[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6.98,本文所引用原文由笔者译自此版本.以下引文页码随正文标出.
  • 5Fontane, Theodor. Briefe in 2 Banden [M]. 1. Aufl. Berlin - Weimar,1968.130.

同被引文献1

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