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高职教育一专多能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被引量:
29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文章从人才能力结构模型出发,论述了高职教育中一专多能人才的内涵,并通过一个范例,从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方案、课程教学、支撑体系等几个方面,阐述了高职教育实施一专多能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思路。
作者
王瑾
机构地区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工业中心办公室
出处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22-23,共2页
Education and Vocation
关键词
一专多能
人才培养模式
分类号
G71 [文化科学—职业技术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7
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10
同被引文献
53
引证文献
29
二级引证文献
115
参考文献
1
1
梁快,刘守义.
论高职院校在社会化职业技能鉴定中的作用[J]
.教育与职业,2005(12):15-17.
被引量:11
二级参考文献
7
1
粤劳职鉴.2004年全省职业技能鉴定统计情况的通知[Z].,2005(8)..
2
劳社部.关于印发高职院校毕业生职业资格培训工程的通知[Z].,2004(12)..
3
劳社部.关于印发《关于大力推进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建设的若干意见》的通知[Z].,2000(27)..
4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2004年第四季度新闻发布会[EB/OL].(www.molss.gov.cn<http://www.molss.gov.cn).,2005—2—1.
5
关六三.
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思路[J]
.职业技术教育,2002,23(7):14-16.
被引量:6
6
李荣生.
“高级蓝领”是怎样炼成的 我国职业技能鉴定发展综述[J]
.中国培训,2003(6):8-10.
被引量:4
7
甄凯玉,周继瑶.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与职业技能鉴定初探[J]
.石家庄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1(3):7-11.
被引量:7
共引文献
10
1
梁快.
我国高职教育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面临的问题与“双证融通”[J]
.教育与职业,2007(2):9-11.
被引量:37
2
梁快.
论高职院校预备技师培养模式的创新[J]
.职业技术教育,2007,28(10):43-45.
被引量:2
3
孙继红.
水产贸易外语谈判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航海教育研究,2007,24(4):68-69.
被引量:1
4
梁快.
高职职业技能鉴定社会化发展的途径研究[J]
.职业教育研究,2009(4):20-21.
被引量:7
5
胡海.
论提高高职课程教学质量的基石——课证融通[J]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12,33(3):185-186.
被引量:17
6
兰家友.
简论高职院校职业技能鉴定社会化及其实现[J]
.科技信息,2012(28):210-210.
被引量:2
7
李忠国.
农业院校职业技能鉴定执行体系中存在的缺陷及对策[J]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12,26(5):59-62.
8
刘春华.
在继续教育中开展职业技能鉴定考证工作的必要性[J]
.新一代(理论版),2012(8):60-60.
被引量:1
9
谭丹,熊隽迪,谭世海.
高职院校职业技能鉴定体系研究与实践[J]
.现代职业教育,2015,0(19):8-11.
被引量:4
10
万连印.
论职业技能鉴定对继续教育的促进作用[J]
.科教导刊,2016(7):27-28.
同被引文献
53
1
林朝霞,邵敬浩.
关于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问题探讨[J]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1(1):73-76.
被引量:2
2
刘家林.
营销人员素质模型的构建研究[J]
.市场周刊,2008,21(5):132-134.
被引量:6
3
陈解放.
从产学研结合的类型和特征看高职院校产学研结合的定位取向[J]
.中国高教研究,2004(8):55-56.
被引量:38
4
刘复国.
高职院校产学研结合的理性思考[J]
.中国高教研究,2004(8):57-58.
被引量:31
5
傅维利,陈静静.
国外高校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研究[J]
.教育科学,2005,21(1):52-56.
被引量:186
6
张六成.
高职高专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培养和课程体系综合改革与实践[J]
.职业技术教育,2005,26(34):49-51.
被引量:20
7
李洛,廖永红,陈建潮.
以就业为导向确定高职高专培养模式[J]
.辽宁教育研究,2006(1):84-86.
被引量:22
8
潘菊素,傅琼.
高职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
.职业技术教育,2006,27(7):33-35.
被引量:110
9
关远见.
从岗位和岗位群的区别谈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理想化[J]
.成人教育,2006,26(9):41-42.
被引量:15
10
陈伟,闵健.
以体为主,体医渗透、体文结合,培养“一专多能”应用型人才[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32(5):1-5.
被引量:18
引证文献
29
1
陈其明.
高职类信息化人才能力素质模型建构及应用[J]
.教育学术月刊,2010(5):101-102.
被引量:4
2
崔玉花.
朝鲜民族艺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J]
.电影文学,2008(14):136-137.
3
王瑾.
高职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
.教育与职业,2007(21):138-139.
被引量:15
4
傅沈文.
以能力为本位的高素质人才培养模式[J]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4(3):22-24.
被引量:1
5
陈其明.
高职信息化人才素质能力模型研究[J]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7(4):38-41.
6
谢春,何玲.
高职高专学生“软技能”培养模式的探索[J]
.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12(3):50-53.
被引量:6
7
叶展翔.
“首岗适应、多岗迁移”的网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J]
.职业技术教育,2010,31(5):12-13.
被引量:11
8
沈晓蕙.
高职教育“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
.文教资料,2010(13):227-228.
9
李伟萍,张莹,郑云海.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双向式”教学在《内科常用诊疗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
.中国伤残医学,2010,18(3):158-159.
10
李洛,古凌岚,汪清明.
“三阶段技能递进式”高职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实践[J]
.职业技术教育,2010,31(32):12-15.
被引量:48
二级引证文献
115
1
仝明磊.
偏重实验教学的《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改革探索[J]
.中国电力教育,2021(S01):133-134.
被引量:2
2
谷定来.
浅谈《机械制造技术》课堂教学[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30):118-118.
被引量:2
3
刘一兵.
高职《模拟电子技术》教学改革探索[J]
.职业教育研究,2008(3):81-82.
被引量:6
4
石宏伟.
“项目导入、现场教学”在《模拟电子技术》中的应用[J]
.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08(4):67-69.
被引量:4
5
彭仁明,王荣海.
《模拟电子技术》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索[J]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28(5):180-182.
被引量:1
6
白云.
对会计专业“工学结合”模式下课程体系研究[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8):137-137.
被引量:1
7
朱毅康.
高职模拟电子课程的教学探讨[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20):186-186.
8
李耀辉,蔡振山.
网络工程专业“双主线”教学体系构建[J]
.计算机教育,2010(23):116-118.
被引量:1
9
戴艳.
高职院校学生软技能培养探究[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29(7):108-110.
被引量:17
10
李洛,古凌岚.
“做中学”IT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
.计算机教育,2011(13):35-39.
被引量:11
1
庞迎波,文小洁,蒋文.
高职建工技术“一专多能”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J]
.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21(1):102-105.
被引量:1
2
贾冰冰.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一专多能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探究[J]
.科学中国人,2014(4X):101-101.
被引量:3
3
邱开金.
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专门人才的诠释[J]
.职教论坛,2006,22(05S):21-22.
被引量:15
4
刘艺涛,马骞.
高职院校复合型人才培养刍议[J]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77-78.
被引量:4
5
胡若痴.
培养应用型人才应改革教学模式[J]
.中国高等教育,2016(2):58-60.
被引量:13
6
陈巧会.
论中职会计专业技能型人才的培养[J]
.青年与社会(中),2014(2):216-216.
7
吴越.
拓宽专业面 培养一专多能人才[J]
.交通职业教育,1994,0(2):26-28.
8
杨毓勋.
为农村经济发展 育一专多能人才[J]
.教育与职业,1987(3):43-45.
9
史念曾.
深化改革 培养一专多能人才[J]
.教育与职业,1999(2):32-34.
10
幸亮.
对高职文秘专业“一专多能”人才培养的思考——以重庆城市职业学院文秘专业为例[J]
.现代职业教育,2016,0(12):154-154.
教育与职业
2007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