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也谈“阴火”——与朱文浩师兄商榷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针对朱文浩师兄关于东“垣阴火”理论提出“的阴火是心火”“,阴火的产生与肾水不能上承有关,故称起于下焦“”,肾水属阴,故称阴火”等观点提出商榷。笔者认为阴火的产生机理是脾胃虚弱,元气不足,中焦正常枢纽作用减弱,气机升降失常,一方面可导致中焦郁而化火,一方面也可使心火失其肾水上济,而并非起于下焦。
作者
刘凯
机构地区
山东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
出处
《甘肃中医》
2007年第3期50-51,共2页
Gansu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关键词
阴火
机理
脾胃虚弱
分类号
R22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5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9
同被引文献
33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10
参考文献
6
1
朱文浩,庄泽澄.
李杲“阴火”浅说[J]
.甘肃中医,2005,18(1):9-10.
被引量:10
2
李杲.中华医集成:脾胃论[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00:14.
3
李杲.中华医书集成:内外伤辨[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00:3..
4
张介宾.中华医书集成:景岳全书[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00.221-222.
5
黄元御.黄元御医书十一种:四圣心源(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0.61.
6
孙运河,成德方,马克亚.
试析东垣“阴火”论偏颇[J]
.河南中医,2000,20(2):5-7.
被引量:1
二级参考文献
5
1
陶志达.李东垣脾胃学说概要[A].广州中医学院附院.脾胃学说研究资料汇编[C].,1977..
2
傅沛藩.东垣阴火及证治[J].湖北中医杂志,1985,(3):6-6.
3
张星平,肖莹.
李杲“阴火说”探微[J]
.上海中医药杂志,2003,37(1):46-48.
被引量:29
4
刘燮明.
《脾胃论》阴火辨析[J]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1992,14(4):39-41.
被引量:4
5
齐仲贤.
阴火小议[J]
.辽宁中医杂志,1982,11(8):36-36.
被引量:7
共引文献
9
1
张旗,张西俭.
万友生教授阴火理论发挥[J]
.新中医,2008,40(4):8-9.
被引量:3
2
余伟,陈涤平.
从《脾胃论》原文的不同解读多个角度看阴火病机[J]
.吉林中医药,2008,28(4):237-239.
被引量:14
3
陈洁.
李东垣阴火理论研究概况[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22):1-3.
被引量:9
4
余阳,吴捷,林齐鸣.
从脾胃气机升降角度探析李杲之"阴火"病机和治则[J]
.医学信息(下旬刊),2011,24(5):175-176.
5
石鉴泉.
“阴火”实质探讨[J]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1,25(7):21-22.
被引量:2
6
叶家豪,李涛.
美尼尔病的中医研究近况[J]
.陕西中医,2012,33(4):501-503.
被引量:2
7
李亚茹,郭伟星.
从三焦失衡论阴火形成[J]
.山东中医杂志,2013,32(11):840-841.
8
郭程程,焦华琛,李运伦.
阴火刍探[J]
.中医学报,2021,36(4):732-738.
被引量:12
9
建晓珂,李严生.
续海卿对李东垣阴火理论的运用[J]
.中医学报,2024,39(12):2619-2624.
同被引文献
33
1
仇玉平,郭伟星,涂晓龙,孙建平.
李东垣“阴火”之我见[J]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1):13-14.
被引量:3
2
李国平,郑加利.
李东垣“阴火”论浅析[J]
.黑龙江中医药,1993,22(2):5-9.
被引量:13
3
朱文浩,庄泽澄.
李杲“阴火”浅说[J]
.甘肃中医,2005,18(1):9-10.
被引量:10
4
李刚,戴慎.
李东垣的脾胃相火统一观[J]
.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5,29(1):9-10.
被引量:3
5
梁德.
李东垣阴火论探析[J]
.新中医,2005,37(6):85-86.
被引量:1
6
任建华.
李东垣脾胃学说述评[J]
.江苏中医,1996,17(5):36-37.
被引量:5
7
叶显纯.
“阴火”辨惑[J]
.上海中医药杂志,2006,40(2):39-41.
被引量:14
8
曾庆滨,马长注.
李东垣“阴火理论”浅探[J]
.光明中医,2006,21(4):8-9.
被引量:4
9
何公达.
试对东垣内伤脾胃阴火论的探讨[J]
.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96,20(6):7-8.
被引量:2
10
杨卫东.
东垣“阴火”与丹溪“相火”之异同[J]
.中医研究,2006,19(8):3-4.
被引量:9
引证文献
2
1
陈洁.
李东垣阴火理论研究概况[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22):1-3.
被引量:9
2
石鉴泉.
“阴火”实质探讨[J]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1,25(7):21-22.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10
1
黄雅慧,邓钰杰,寇少杰,宋志超.
李东垣生平及医学成就[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8):125-126.
被引量:8
2
赵润栓.
“阴火”别见[J]
.中外医疗,2011,30(22):138-139.
被引量:2
3
岳妍,孟晓辉,高广龙,邱洪蕾.
再论气虚发热及阴火[J]
.中医药信息,2013,30(3):12-13.
被引量:3
4
刘健.
李七一教授运用“阴火”理论治疗心血管疾病经验[J]
.中国医学装备,2014,11(B08):164-164.
被引量:1
5
陈梓越,李奕诗,蓝海.
李东垣“阴火”理论探析[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7,32(6):2389-2391.
被引量:37
6
黄明俊,商海滨,许猛猛,吴博.
从李杲元气阴阳升降浮沉的角度探究阴火[J]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31(4):6-8.
被引量:5
7
郭程程,焦华琛,李运伦.
阴火刍探[J]
.中医学报,2021,36(4):732-738.
被引量:12
8
吴梦滔,林琳.
从阴火理论论治支气管扩张症迁延期[J]
.中国中医急症,2021,30(6):1027-1029.
被引量:1
9
李明轩,李红典,崔杰,吴旸.
李东垣“脾胃观”及脾胃主次简析[J]
.环球中医药,2021,14(10):1793-1796.
被引量:14
10
吕飞,王伟杰,温成平.
李东垣论治风湿痹病思路探微[J]
.新中医,2019,51(5):308-309.
被引量:5
1
王尧,梁家利.
甘温除热法治疗糖尿病非低血糖状态下饥饿[J]
.江苏中医药,2017,49(4):54-55.
被引量:5
2
马福文.
朱文元主任医师独特的慢性乙型肝炎辨证分型[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9,7(4):27-27.
被引量:1
3
周培敏.
试论“脾胃升降”枢纽作用的临床意义[J]
.新疆中医药,1996,14(1):11-13.
被引量:1
4
李少平.
李东垣“阴火论”浅析[J]
.亚太传统医药,2011,7(12):188-189.
5
吴自强,吴震西.
对“内治?外治?—对外治概念的思考”一文的商榷[J]
.中医外治杂志,2004,13(5):52-53.
被引量:9
6
高慧,孙伯琴,谢绍祥,王明菊.
吴茱萸在儿科疾病外治法中的应用[J]
.中医外治杂志,2001,10(4):36-36.
被引量:2
7
王长荣.
李东垣阴火理论探源[J]
.中国医药学报,1991,6(3):7-9.
被引量:7
8
辛效毅,姜国峰.
浅谈李东垣“阴火”理论[J]
.新疆中医药,1994,12(3):11-13.
被引量:2
9
王海娟,刘小菊,高杰,刘婉青.
浅析李东垣《脾胃论》学术思想[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6,14(17):46-48.
被引量:5
10
郑红斌.
李东垣阴火解析[J]
.河南中医药学刊,2001,16(3):4-6.
被引量:2
甘肃中医
2007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