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动态生成的课堂何以可能?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教育是心灵与心灵的对话,这似乎已经成了解释教育意义的经典话语;课堂的动态生成,也几乎成了健康课堂的典型特征。可是,作为课堂教学中唯一的教师,如何可能与四五十位甚至更多的学生展开对话呢?如果师生间没有心灵与心灵的对话,课堂又怎么可能动态生成呢?在大班教学中,教师往往不是与具体的学生对话,而是与虚拟的、抽象的“学生模型”进行交流。无论是备课还是上课,教师都是以学生的平均水平为起点。以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目标为终点,以教材中知识组织的层级为教学进度。要让教师与学生进行心灵的对话,可能性实在太低。随着就学人口数量的降低和对教学质量的关注,小班教学将逐步取代大班教学,这为教师与学生的心灵对话提供了可能。可是,有了这个可能,教师就能与学生进行真正的心灵对话了吗?要做到这一点,教师还需要什么样的准备与策略呢?
作者 周彬
出处 《素质教育大参考》 2007年第01B期53-55,共3页
  • 相关文献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