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10,共8页
Philosophical Research
参考文献5
-
1.《邓小平文选》[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
2.《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M].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56页.
-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人民出版社,1956年、2002年..
-
4.《毛泽东选集》[M].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3卷第931页、第4卷第1430页,第2卷第641-643页,第3卷第923页.
-
5.《毛泽东著作选读》[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共引文献389
-
1庄仕文,李勇.“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J].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3(3):15-17.
-
2高冬梅.对我国建国初期多党合作制的回顾与思考[J].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3(3):33-36.
-
3赫崇飞.由“抗上”引发的关于民主集中制的思考——观《希望的田野》电视剧感言[J].电影评介,2006(17):39-39. 被引量:1
-
4任彤彤,刘秀丽.我国多党合作制度的成因分析[J].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6(2):23-26.
-
5罗振建.统一战线学研究简述[J].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6(3):12-16. 被引量:4
-
6戈钟庆.从哲学方法论的高度认识和理解科学发展观[J].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6(4):42-45.
-
7任暟.马克思的跨越发展思想与当代中国现代化实践[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3(1):23-28. 被引量:1
-
8丁立群.社会主义:平等、民主与自由——德拉-沃尔佩的社会主义理论[J].哲学研究,2003(2):27-32.
-
9王岩.试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集体主义重构[J].哲学研究,2003(3):10-14. 被引量:12
-
10陆剑杰.马克思哲学中人文关怀维度的“解蔽” 要靠对它的实践论的正确解读[J].哲学研究,2003(3):35-37. 被引量:5
同被引文献52
-
1陈杰.试论思想政治工作的第一要务[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1):16-20. 被引量:1
-
2吴志春,张宪威.树立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在于坚持以人为本[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04,19(4):39-41. 被引量:3
-
3郭小坚.库恩的科学发展观和进步观述评[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1991,7(1):27-31. 被引量:2
-
4罗玉达.试论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与实践[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2(5):5-12. 被引量:1
-
5崔自铎.简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J].理论前沿,2004(12):18-19. 被引量:6
-
6黄明伟,刘铁铭.科学发展观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新发展[J].实事求是,2004(5):23-26. 被引量:1
-
7季明.邓小平理论是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基础和理论依据[J].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4(4):12-15. 被引量:5
-
8白津夫.关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若干理论问题探讨[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02(2):12-16. 被引量:8
-
9宣勇,鲍健强.现代大学的分层与管理模式的选择[J].高等教育研究,2005,26(2):52-55. 被引量:29
-
10赵发旗.科学发展观视角下的高校人力资源管理[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7(6):188-190. 被引量:10
引证文献14
-
1董欢.论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J].理论与现代化,2008(1):26-30. 被引量:2
-
2陈杰,徐彩霞.科学发展观与教学研究型大学发展——以浙江工业大学为例[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7(4):389-395. 被引量:4
-
3董欢.论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J].理论月刊,2007(12):11-14.
-
4董欢.论科学发展观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的历史地位[J].唯实,2008(1):32-35. 被引量:1
-
5董欢.论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J].求实,2008(2):4-6.
-
6解松.解放思想 改革创新 科学发展——解读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的核心概念[J].江南社会学院学报,2008,10(1):12-14. 被引量:1
-
7叶山土.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体能动性相统一的发展观——学习科学发展观[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4(1):85-89.
-
8段志平.论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和历史地位[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9,21(3):9-11.
-
9李太平,李晓阳.高师学生三位一体培养模式的理论构想[J].课程.教材.教法,2009,29(7):78-83. 被引量:1
-
10许秀群.论科学发展观的价值理念[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9,7(6):5-8.
二级引证文献15
-
1谢嘉梁,黄岩.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科学发展观若干理论问题的最新研究进展[J].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2009,18(1):7-12. 被引量:6
-
2朱景林,钱琼.以科学发展观指导艺术院校学生外出写生的教学管理[J].牡丹江大学学报,2009,18(11):124-125. 被引量:1
-
3白津夫.关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若干理论问题探讨[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02(2):12-16. 被引量:8
-
4董光前.高校科学发展面临的瓶颈及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J].兰州学刊,2009(8):155-157.
-
5武志平.论科学发展观实现的两重转变及其意义[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27(1):1-3.
-
6李太平,张笑涛.成长中的学术力量——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学研究所发展概述[J].高等教育研究,2010,31(9):95-101.
-
7曾德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践特色研究述评[J].桂海论丛,2012,28(1):35-39.
-
8夏宗光.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高校核心竞争力[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7(3):95-97.
-
9帅先伟.高校体育教师素质对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影响[J].山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22(2):90-93.
-
10陈爱生.教学研究型大学内部管理改革的策略选择[J].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6(4):78-84. 被引量:1
-
1周建一.论党员干部道德修养的作用与提高[J].理论学习与探索,2002(6):44-45.
-
2刘占军.论当代中国以人为本的基本价值观[J].武警学院学报,2011,27(1):64-66.
-
3何良安.论制度伦理的现实根据[J].湖湘论坛,2001,14(5):82-83.
-
4龙君,吴国璋.全球化 全球性问题 全球“普遍伦理”[J].理论月刊,2002(5):84-85.
-
5易发柏.剃刀定律[J].求贤,2009(4):28-28.
-
6钱福新,吴玲.论以人为本发展观的本质内涵和现实根据[J].宿州学院学报,2005,20(6):1-5. 被引量:1
-
7李鹏.亚里士多德自然主义和谐社会思想分析[J].道德与文明,2014(2):52-59.
-
8张爱华.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意义和现实根据[J].高校理论战线,2003(7):21-22.
-
9杨爱姣.王阳明“知行合一”略论[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1):138-139.
-
10王彩云.发展观之反思[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2(6):9-12. 被引量: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