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12-117,共6页
Philosophical Research
参考文献7
-
1《大多数肿瘤患者是被吓死的——黄又彭博士谈癌症治疗误区》.载《南方周末》,2006年,7月13日.
-
2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M].三联书店,1987年.第421-422、422页.
-
3勒维纳斯:《上帝·死亡和时间》,三联书店,1997年版,第139页.
-
4林肯.《死亡、战争与献祭》.晏可佳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
-
5《鲁迅全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
-
6《唐山大地震:持续的心灵余震--与柴静谈唐山大地震》.载《南方周末》,2006年,7月28日.
-
7希克.《宗教哲学》.何光沪译.三联书店,1988年.
共引文献190
-
1王苏生.从“阳春白雪”到“下里巴人”——“易中天现象”析[J].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7(2):49-53. 被引量:1
-
2王列生.论文艺人类学的学科目标、知识边界及理论框架[J].社会科学战线,2004(4):112-121. 被引量:3
-
3沈晓阳.马克思“有个性的个人”思想探析[J].探索,2002(1):55-58. 被引量:1
-
4周昌忠.后现代科学知识论[J].哲学研究,2002(7):61-66. 被引量:7
-
5张一兵.存在:一个专横的学术暴君——评阿多尔诺对海德格尔基础本体论的批判[J].开放时代,2000(11):29-35. 被引量:2
-
6许大平.马克思哲学的生存论转向及其当代意义[J].甘肃社会科学,2004(5):128-130.
-
7肖力.海德格尔哲学思想与现代行为经济学的产生[J].江汉论坛,2004(10):81-83.
-
8吴炜.论自然科学的诠释学性质[J].人文杂志,2004(5):40-45. 被引量:5
-
9李河.栖身于语词世界的哲学概念[J].哲学研究,2004(9):35-42. 被引量:3
-
10衣俊卿.论文化危机和文化批判[J].求实,2002(6):4-8. 被引量:22
同被引文献20
-
1许锋华,黄道主.论面向现实生活世界的死亡教育[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3(2):54-57. 被引量:12
-
2郑晓江.论生死哲学的学科建构[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30(2):15-20. 被引量:5
-
3郑晓江.论中国传统死亡智慧与“生死互渗”观[J].中国哲学史,1999(3):19-26. 被引量:8
-
4杨彩梅,宁春岩.人类语言的生物遗传属性[J].现代外语,2002,25(1):103-110. 被引量:19
-
5程虹娟,方晓义,蔺秀云.大学生社会支持的调查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5,13(3):304-306. 被引量:72
-
6黄敏.后相对论时代的先验哲学[J].自然辩证法通讯,2005,27(6):26-31. 被引量:2
-
7郑晓江.死亡:无穷阐释的可能[J].中国医学伦理学,1996,9(2):29-30. 被引量:16
-
8隆景云.大学生成人依恋、社会支持与人际信任的关系研究[D].兰州:西北大学,2011.
-
9杨洋,白艳晶,徐清刚.爱情态度量表(LAS)中文版在中国内地大学生中适用结果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8,29(23):2824-2826. 被引量:20
-
10刘晓,黄希庭.社会支持及其对心理健康的作用机制[J].心理研究,2010,3(1):3-8. 被引量:312
二级引证文献12
-
1徐莉,巫秋云.仫佬族贺生习俗文化解读[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45(1):75-78. 被引量:3
-
2刘超,郭永玉.死亡意识:意义感在临终关怀中的作用[J].心理研究,2010,3(1):9-15. 被引量:12
-
3陈钰煌.论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与主观幸福感——以社会支持为中介变量[J].闽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29(4):177-180. 被引量:8
-
4陈杰.语言的先验想象之力[J].外语学刊,2017(1):6-9. 被引量:2
-
5唐斯娜,杨洋.大学生的爱情观与自尊:基于性别及性别角色双视角[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5):114-122. 被引量:2
-
6陈杰.语言的镜象、印象和画象[J].长沙大学学报,2020,34(1):136-139.
-
7辛宝,闫昱江,李隽,杨景锋,刘海燕.论疫情下中医养生学教学中生命伦理内涵的彰显--中医养生学课程思政的探索[J].中国医学伦理学,2020,33(10):1291-1294. 被引量:10
-
8王进,朱东莉.伦理学视域下的工科学生死亡教育缺失透视及其应对策略[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1(2):21-29. 被引量:3
-
9田小红,周菡.“后疫情时代”高校生命教育的现实困境及提升路径[J].高校辅导员学刊,2021,13(3):39-43. 被引量:2
-
10黄心怡,高卓亚.船山诗中生命哲学对当代青少年学生的教育价值[J].中国民族博览,2023(3):153-155.
-
1孙向晨.列维纳斯关于“家园”的生存论分析——基于《总体与无限》的第II部分[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7(3):1-8. 被引量:1
-
2张晓剑.论海德格尔对人的思考[J].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0(4):1-7.
-
3刘春魁.谈毛泽东的“死亡观”教育[J].邢台师范高专学报,1998,13(2):16-18.
-
4宋蕊.海德格尔基础存在论中的实践哲学问题[J].大观周刊,2012(34):24-24.
-
5洪兆旭.对《庄子》文本的生存论分析[J].神州,2012(26):12-12.
-
6刘敬鲁.论海德格尔对现代早期人学的扬弃[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0,14(4):75-81. 被引量:1
-
7陈勇.生存、知识与本真性——论亚里士多德与海德格尔的实践哲学[J].哲学研究,2017(4):87-94. 被引量:6
-
8张元圆.论唯物史观的起点:“现实的个人”[J].智富时代,2015,0(5X):381-381.
-
9汪堂家,张奇峰(译).对海德格尔和列维纳斯死亡概念的比较分析[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7(3):22-26. 被引量:1
-
10溥林.否定形而上学,延展形而上学?——对Seinund Zeit核心思想的一种理解[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5(1):40-47. 被引量: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