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中国行政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83-86,共4页
Chinese Public Administration
参考文献7
-
1杜芳琴.等级中舍和:西周礼制与性别制度[A].杜芳琴译.妇女学和妇女史的本土探索—社会性别视角和跨学科视野[C].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
-
2皮埃尔·布尔迪厄.刘晖译.男性统治[M].海天出版社,2002.115.
-
3齐健.性别不平等的内衍和革命:中国的经验[A].马建钊等.华南婚姻制度与妇女地位[C].广西民族出版社,1994·
-
4李银河.中国性的情感与性[A].霍红.中国精英女性大论坛:21世纪我们做女人[C].湖南大学出版社,2000.
-
5《论语·雍也》,中华书局1983年版
-
6高世瑜.差异—中国妇女史研究的一个视角[A].21世纪女性研究与发展国际学术研究会论文(二)[C].北京大学中外妇女问题研究中心,1998.
-
7哈贝马斯.公共领域[A]..文化与公共性[M].北京:三联书店,1998..
共引文献250
-
1田海林,赵秀丽.早期中国共产党与“非基督教运动”[J].中共党史研究,2002(4):37-43. 被引量:4
-
2方立新,徐钢.论宪法在私法秩序内的意义[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34(6):77-86. 被引量:13
-
3易然.谈毛泽东对孔子哲学思想的改造利用[J].毛泽东思想研究,2002(2):31-34.
-
4陈采勤,朱晓红.论先秦诸子的抗灾赈济措施[J].史学月刊,2000(3):90-94. 被引量:4
-
5陈志刚.交往理性思想:批判与乌托邦[J].教学与研究,2004(11):16-22. 被引量:12
-
6朱冠华.孔子眼中的卜筮[J].周易研究,2002(6):24-33. 被引量:1
-
7杜道明.试论屈原悲剧的必然性[J].中国文化研究,2002(3):111-118. 被引量:4
-
8张立斌.“乐”的超越与“仁”爱之美——孔子美学的“类”觉醒本质探源[J].中国文化研究,2002(4):63-69. 被引量:2
-
9刘石.说《钱神论》[J].文史知识,2001(6):31-40.
-
10陈清.论明儒的重民观[J].中国文化研究,2001(3):83-87.
同被引文献27
-
1黄列.社会性别与国际人权法[J].环球法律评论,2005,27(1):7-17. 被引量:18
-
2李慧英.从一种新的视角审视公共政策——“社会性别与公共政策”专题研讨会综述[J].妇女研究论丛,2001(5):69-72. 被引量:4
-
3杨翠萍.社会性别、比例政策与女性参与——以天津川村村委会选举为例[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45(4):12-18. 被引量:10
-
4D达勒鲁普,L弗莱登瓦尔,高静宇.配额制:对妇女平等参政的快速跟进[J].国外社会科学,2006(6):61-67. 被引量:7
-
5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妇女参政课题组.中国制定各级人大女代表候选人1/3以上比例论证材料[EB/OL].www.china-gad.org,2004-10-26.
-
6全国妇联妇运史研究室冲国共产党妇女运动历史资料(1937-1945)[C].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1991.
-
7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新中国妇女参政的足迹[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8.
-
8韩贺南.新中国参政妇女群体结构的变化及其原因与影响.中华女子学院学报,1998,(3).
-
9Iris Marion Young. Intersecting Voices.Dilemmas of Gender,Political Philosophy and Policy [M].Prineeton,N.J: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97.
-
10晏扬.不宜硬性规定女性参政比例[N].北京:人民代表报,2006-9-7.
二级引证文献5
-
1李明溪.论人身安全保护裁定在我国的适用[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下),2011(4):155-156. 被引量:2
-
2Astrid Lipinsky,杜心怡.中德妇女比例制之比较[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14,26(3):85-90.
-
3黄君洁,王静雯.中外女性参政研究视点与发展——基于文献计量的分析[J].山东女子学院学报,2019,0(5):21-35. 被引量:3
-
4刘阳.女性主义视角下我国成人女性教育研究述评[J].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20(4):13-16.
-
5何俊志.中国省级人大代表选举中的性别配额制研究[J].国家现代化建设研究,2023,2(4):97-108.
-
1庞云霞,胡春霞.性别保护视角下强奸罪的反思与重构[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5(4):76-80. 被引量:2
-
2侯杰,王思葳.五四时期新女性的悲剧命运评析——以张嗣婧为例[J].妇女研究论丛,2004(6):37-42. 被引量:1
-
3袁乐.论男性性权利的刑法保护[J].商,2015,0(7):212-212.
-
4郑永福,吕美颐.社会性别制度与史学研究[J].史学理论研究,2004(3):17-19. 被引量:9
-
5邱幼云.社会性别视角下的高嫁妆现象:基于闽南C镇的实证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5(5):71-75. 被引量:10
-
6包路芳.从角色转变解读流动女性犯罪[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8,20(6):86-91. 被引量:2
-
7杜芳琴.等级中的合和:西周礼制与性别制度[J].浙江学刊,2002(4):205-210. 被引量:3
-
8王政.“女性意识”、“社会性别意识”辨异[J].妇女研究论丛,1997(1):14-20. 被引量:104
-
9范若兰.从人口普查看20世纪上半叶马来亚华人妇女经济参与的变化[J].南洋问题研究,2004(1):17-26.
-
10司晨,金鑫.性别压迫中的政治经济学——论盖尔·鲁宾的“性/社会性别制度”[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39(1):45-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