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64名大学新生结核菌感染情况调查
被引量:4
Investigation of bacillus tuberculosis infection in 2064 freshmen of university
出处
《中国健康教育》
2007年第3期229-229,共1页
Chinese Journal of Health Education
参考文献3
1 赵德福.中国防痨协会2003年全国学术会议纪要[J] .中国防痨杂志,2004,26(1):3-4. 被引量:16
2 李志华,郭玉霞,李爱华,王吉玲.山东省利津县中小学学生结核病现况调查[J] .中国防痨杂志,2004,26(2):116-117. 被引量:15
3 刘玉清,屠德华,张立兴.北京大学生结核病控制的研究:(一)结核菌素反应性特点[J] .中国防痨杂志,2002,24(3):125-129. 被引量:115
二级参考文献5
1 北京结核病控制研究所.2000年北京市新生儿卡介苗接种后十二周阳转及卡痕情况,表2.结核病控制工作1998-2000(内部资料)[M].,-..
2 北京结核病控制研究所.2000年北京市新生儿卡介苗接种后十二周PPD反应分布情况,表3.结核病控制工作1998-2000(内部资料)[M].,-..
3 张立兴,屠德华,何广学,马增启,赵蕴田.北京市学龄前儿童结核菌自然感染的研究[J] .中国防痨杂志,1998,20(2):51-53. 被引量:25
4 屠德华.结核菌素试验的应用[J] .中国防痨杂志,2001,23(2):123-125. 被引量:121
5 李志华,郭玉霞.结核病人三种发现方式的分析与评价[J] .中华医学全科杂志,2003,2(9):39-41. 被引量:42
共引文献139
1 朱宪.大学生结核菌感染筛查分析及预防措施[J]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07,28(4):492-494. 被引量:7
2 杨慧银,刘玉清.北京市海淀区涂阳肺结核病例状况分析(1998—2006年)[J] .中国防痨杂志,2008,30(1):26-29. 被引量:9
3 胡鸽,张继兴,蒋冬梅.某高校学生集体感染结核病的调查[J] .职业与健康,2004,20(7):80-80. 被引量:1
4 王秀廷,杨仲敏,孙梅珠.婴幼儿直接补种卡介苗安全性分析[J]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4,18(10):60-61. 被引量:5
5 安燕生,张立兴,屠德华.流动(非北京市户籍)人口对北京市结核病流行的影响[J] .中国防痨杂志,2004,26(6):319-323. 被引量:70
6 何权瀛.充分发挥综合医院在肺结核防治工作中的作用[J]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5,28(2):143-144. 被引量:20
7 高桂英,游春秀.活动性肺结核与PPD反应相关性观察[J] .临床肺科杂志,2005,10(2):179-180. 被引量:5
8 刘玉清,屠德华,安燕生,张立兴.大学生结核病控制的研究:(二)结核感染者的预防性治疗[J] .中国防痨杂志,2005,27(3):139-142. 被引量:95
9 王志红,李虹义,韩英,纪欣,武子涛.血清抗结核抗体筛检消化疾病患者结核杆菌感染的临床意义[J] .华北国防医药,2005,17(3):164-166.
10 朱宪芳,汤志强,文立.58例在校学生肺结核患者临床分析[J]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5,11(11):102-103. 被引量:4
同被引文献28
1 朱宪.大学生结核菌感染筛查分析及预防措施[J]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07,28(4):492-494. 被引量:7
2 陈子芳,李光忠,霍丽丽,孙长明,刘圣加,曲红军,王刚.滨州市在校中学生肺结核患病情况调查[J] .中国防痨杂志,2008,30(6):547-548. 被引量:8
3 刘楠,李红.2000-2004年江西农业大学新生结核菌素试验结果分析[J] .中国校医,2005,19(5):505-505. 被引量:1
4 张莹.民航学院2003和2004级新生结核菌素试验结果分析[J] .中国校医,2005,19(6):623-624. 被引量:9
5 姜世闻,徐汉成,李继海.结核病现状及高等院校结核病控制有关问题的探讨[J] .高校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06,3(1):3-5. 被引量:38
6 吴启富,陈红梅,张晓波.基于结构方程的北京居民幸福指数因素分析[J]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7,9(3):89-93. 被引量:19
7 CHEN MS, HUBER AB, VAN DER HAAR ME, et al. Nogo-A is a myelin-associated neurite outgrowth inhibitor and an antigen for monoclonal antibody IN - 1. Nature, 2000,403 (6768) :434 - 439.
8 PRINJHA R, MOORE SE, VINSON M, et al. Inhibitor of neurite outgrowth in humans. Nature, 2000,403 (6768) :383 - 384.
9 WATKINS RE, BRENNAN R, PLANT AJ. Tuberculin reactivity and risk of Tuberculosis : A review. Int J Tuberc Lung Dis, 2000,4(10) : 895 - 903.
10 宋建奎,杨淑梅.1997~2006年日照市5起学校结核病暴发、流行资料分析[J] .预防医学论坛,2007,13(9):843-844. 被引量:28
引证文献4
1 杨军,盛捷,吴春萍,杨智斌,贾慧霞,呼素娟.北京市朝阳区大学新生结核菌素试验监测结果报告[J] .中国健康教育,2008,24(10):807-807. 被引量:1
2 田华,王岱君,王代红,丁全燕,陶恩学,张志清.潍坊医学院新生结核菌素试验结果分析[J] .中国学校卫生,2010,31(7):885-886. 被引量:2
3 唐万琴,彭维斌,杨开玺,王超,徐文斌,翟萍,卫平民.IMB模型在苏北农村初中生结核病预防行为干预中的应用[J] .中国卫生统计,2012,29(4):535-537. 被引量:10
4 李秀霞,邱德山.潍坊市某高校大学生结核菌素试验结果分析[J] .现代预防医学,2013,40(11):2141-2142. 被引量:8
二级引证文献21
1 刘强,高燕.济宁市某高校2009-2017年入学新生结核菌素试验结果分析[J] .慢性病学杂志,2021(2):285-287. 被引量:3
2 许鑫,李新霞.IMB技巧模式在COPD患者护理中应用的研究[J] .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2018,0(S01):310-313. 被引量:1
3 徐霞.某高校大学生结核菌素试验结果分析[J]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2014,0(16):177-178.
4 胡京坤,吴喜娟,石淑娟.北京市西城区2004-2011年大学新生结核菌素监测与结核病预防性治疗价值评价[J]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3,14(3):217-220. 被引量:10
5 龚艳,胡剑琴,余雪琛.高校传染病发现与治疗督导管理模式探讨——以中南民族大学结核病防治为例[J] .湖北中医杂志,2014,36(1):73-74.
6 王鹏,秦静,胡彬,尹岭,张帆,邱景富.中国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研究的系统评价[J]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4,34(9):1041-1046. 被引量:2
7 王永红,杨震,王海娜,朱建伟.2008-2014年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新生PPD试验结果及结核发病情况分析[J] .中国防痨杂志,2015,37(6):645-649. 被引量:5
8 王士忠.潍坊地区高校新生结核菌素试验结果及肺结核患病状况[J] .中国学校卫生,2015,36(8):1251-1252. 被引量:8
9 程晋华,赵书花.2014年泽州县农村寄宿制学生结核病筛查结果分析[J] .预防医学论坛,2016,22(1):52-53.
10 柳巍,曾令城,张慧,李于于,王艳飞.西安市大学新生结核病筛查结果分析[J] .中国学校卫生,2016,37(2):313-315. 被引量:20
1 黄锡全,孙惠华,王文红,尹岚.大学新生乙型肝炎的流行病学调查[J] .中国学校卫生,1996,17(5):383-384. 被引量:20
2 项宁,韩卫民.大学新生感染乙肝病毒的血清学调查[J] .皖南医学院学报,1995,14(3):337-338. 被引量:1
3 孙玉国,刘云兰.大学新生HBV感染情况调查分析[J] .中国校医,2002,16(6):528-528.
4 张苏萌.大学新生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分析[J] .中国校医,1998,12(1):35-36. 被引量:3
5 徐吉成,方苏君.从14例儿童结核病的误诊看结核菌素试验的重要性[J] .中级医刊,1989,24(7):30-31.
6 郭先梅.对肺结核病人结核菌素试验的分析[J] .山西预防医学,2000,9(2):140-141.
7 贾本强,刘颜敏,张晋南.415名结核菌素受试结果分析[J]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1990,12(5):449-450.
8 郑虹.卡介苗接种后致全身结核菌感染1例报告[J] .实用预防医学,2001,8(1):41-41. 被引量:6
9 结核菌感染与临床结核病[J]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00,28(2):8-10.
10 殷召仿,钟桂菊.564名中学生结核菌感染的调查[J] .中国校医,1999,13(5):362-36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