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推拿治疗颈性眩晕研究进展 被引量:9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颈性眩晕(Cervical vertigo)是由颈椎或颈部软组织病变所引起的以眩晕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颈性眩晕命名较多,有“椎动脉型颈椎病”、“椎动脉压迫综合征”、“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椎动脉缺血综合征”及“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等多种名称。最早由barre和lieou提出,症状的根源是在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国内称之为椎动脉型颈椎病、椎动脉缺血综合征、椎动脉压迫综合征或颈性眩晕。Dekleyn等在1933年指出眩晕与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有关,如椎动脉型颈椎病、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椎后关节紊乱、颈椎间盘突出症以及寰枢关节半脱位等均能导致眩晕。1949年Bartsehi Roeharx根据眩晕与交感神经的关系提出“颈性眩晕”,1957年Denny Brown首先提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症”,1955年Ryan和Cope将颈部紊乱伴发眩晕或头晕称之为颈性眩晕。50岁以上发生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占50%,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工作和学习,近来该病的发病年龄明显提前,引起国内外学者的极大关注。眩晕由颈部多种因素所致,故本文中称之为颈性眩晕更合适。然而本病现代医学治疗方法较少,效果不明确,而推拿、整复手法对该病有独特的疗效。对颈性眩晕的研究及发病因素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阐述:
作者 陈红亮
机构地区 河南中医学院
出处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CAS 2007年第3期62-65,共4页 Chinese Journal of Traditional Medical Traumatology & Orthopedics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30

二级参考文献100

共引文献299

同被引文献69

引证文献9

二级引证文献44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