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中国民康医学》
2007年第5期221-222,共2页
Medical Journal of Chinese People’s Health
参考文献8
1 高晓玲,钱尚萍,周崎星,郭莲舶.更年期妇女焦虑症状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J] .中国妇幼保健,2001,16(11):716-717. 被引量:17
2 刘贤臣,孙良民,唐茂芹,刘连启,杨杰,马登岱,赵贵芳.2462名青少年焦虑自评量表测查结果分析[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7,11(2):75-77. 被引量:148
3 刘凤英,王福席,陈云秀.医护人员的焦虑情绪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 .四川精神卫生,1998,11(3):157-159. 被引量:3
4 施慎逊,冯永林,王政科,刘兰花,崔胜佳,韦春暖.更年期焦虑抑郁症状的调查[J] .上海精神医学,1999,11(4):208-211. 被引量:18
5 刘华,吴丽荣.离退休人员104例焦虑和抑郁的调查[J] .中国民康医学,1997,12(1):26-27. 被引量:2
6 杨昆,姚晓波,黄宣银.抑郁症伴焦虑症状与焦虑症的临床特点对照研究[J] .四川精神卫生,1998,11(4):252-253. 被引量:2
7 魏孝琴,陈非,高杰,范来富,王海兰,俞倩仪.老年与老年前期人群SAS、SDS测评分析[J] .中国老年学杂志,1997,17(6):330-332. 被引量:4
8 丁守銮,胡平,王谦,崔才三.老年人焦虑情绪影响因素的多元分析[J] .预防医学文献信息,1998,4(1):8-9. 被引量:13
二级参考文献21
1 张伯源.心血管病人的心身反应特点的研究——Ⅱ.对冠心病人的行为类型特征的探讨[J] .心理学报,1985,17(3):314-321. 被引量:174
2 崔丽娟.老年人夫妻关系及影响因素的研究[J] .心理科学,1995,18(4):221-224. 被引量:7
3 肖水源.《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的理论基础与研究应用[J]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1994,4(2):98-100. 被引量:4218
4 丁锦红,崔巍,王贺胜.大学生焦虑情况初步研究[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5,9(4):153-153. 被引量:51
5 曾爱琼,黄雄,冯容妹.抑郁症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临床特征[J] .中华精神科杂志,1996,29(4):223-225. 被引量:14
6 吴文源.焦虑自评量表[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3,:202-204.
7 杨德森 张亚林.生活事件量表[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3,:39-42.
8 汪向东,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3年,增刊,160页
9 吴文源,上海精神医学,1990年,2卷,增刊,44页
10 朱昌明,老年学杂志,1988年,8卷,6期,332页
共引文献192
1 秦璞玉,陈军.大学生睡眠质量与自杀意念: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J] .心理月刊,2024(8):73-76.
2 彭泽,邹晓卓,汪杨桢,尚明净,周明慧.大学生传统文化感知对焦虑的影响:积极独处行为和希望的链式中介效应分析[J] .心理月刊,2023(12):56-59. 被引量:1
3 楚艳平,陶泽政.员工应对方式、社会支持与焦虑、抑郁情绪的关系[J] .心理月刊,2021(12):24-25. 被引量:3
4 江琦,张大均.中学生考试心理和行为问题症状自评量表的初步编制[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1(6):153-156. 被引量:4
5 王志宏,白文佩.绝经期与抑郁、焦虑障碍的关系[J]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03,4(6):467-469. 被引量:2
6 李冬晖.大学生考试焦虑的成因及对策分析[J] .中国体卫艺教育,2008(7):50-51.
7 王志宏,白文佩,郭艳巍.围绝经期门诊患者抑郁焦虑症状调查分析[J] .承德医学院学报,2004,21(2):121-123. 被引量:10
8 门晓光,罗玮光,刘国石,唐增福.炮震性听力损害与焦虑情绪的关系分析[J]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4,14(18):98-98. 被引量:1
9 杨洪艳,王小云,成方平.肾虚型绝经综合征妇女生存质量分析[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2004,11(3):1-5. 被引量:1
10 翁宁,詹慧佳.本科护生临床实习后期抑郁情绪调查[J] .护理研究(下半月),2004,18(12):2254-2255.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21
1 黄素英,杨霞.音乐护理在心理亚健康患者中的应用[J] .现代护理,2004,10(12):1150-1151. 被引量:21
2 罗有年,李国荣,张晋碚,韩自力,陶炯.生活事件、人格特征及应付方式在女性围绝经期情绪障碍中的作用[J]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5,14(5):419-420. 被引量:18
3 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长沙:湖南科技出版社,1991.16-25.
4 乐杰.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206.
5 高晓玲.围绝经期女性焦虑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査. 中国妇幼保健,2003,16(3):716.
6 Cabedo EJBelloch A,Canio C,et al.Group versus individualcognitive treatment for 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 Changesin severity at post-treatment and one-year follow-up.BehavCogn Psychother,2010,38(2):227-232.
7 樊富珉.团体咨询的理论与实践.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8 王伟炳,徐飚,栾荣生,詹思延,付朝伟.中国三城市更年期综合征门诊妇女抑郁和焦虑症状现况调查[J] .卫生研究,2008,37(2):211-213. 被引量:20
9 李颖,郁琦,马良坤,孙正怡.北京市城区围绝经期妇女更年期症状分析[J] .生殖医学杂志,2008,17(5):329-334. 被引量:61
10 张翠红,陈佐明.住院抑郁症患者团体治疗研究[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17(2):183-185. 被引量:26
引证文献3
1 刘巧莲,陈惠林.心理疏导治疗更年期情绪障碍的临床研究[J] .辽宁中医杂志,2010,37(9):1747-1748. 被引量:2
2 周展红,曾雪萍,王秉辉.综合减压放松训练对女性更年期焦虑状态的影响[J] .上海中医药杂志,2011,45(3):53-55. 被引量:3
3 沈慧,张捷,章文雯,杨倪.针灸合并团体心理疗法治疗女性围绝经期焦虑症的临床疗效观察[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6,31(9):3829-3831. 被引量:5
二级引证文献10
1 王琳,林居红,杨小竺,马文竹.更年期女性根管充填后疼痛的临床诊治[J] .重庆医学,2012,41(26):2726-2727. 被引量:2
2 陈新,朱建丽.综合护理干预对胃镜受检者焦虑情绪的影响[J] .全科护理,2012,10(27):2497-2498. 被引量:5
3 周旦云,邹美芹,成志琴.综合护理干预对纤维喉镜检查受检者焦虑情绪的影响[J] .江苏医药,2013,39(19):2364-2365. 被引量:2
4 刘慧娟,刘照旭.综合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患者的影响[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2):198-200. 被引量:2
5 朱海润,崔红波,朱兵,陈锦黎.黄连静心汤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临床观察[J]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17,40(1):48-52. 被引量:5
6 热汗古丽.库尔班,茹鲜古丽.库尔班,郭莲萍.围绝经期医务人员抑郁、焦虑症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妇幼保健,2017,32(18):4458-4461. 被引量:9
7 耿丽娟.针灸联合加味青蒿鳖甲汤治疗女性更年期综合征的临床研究[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8,10(23):118-120. 被引量:3
8 胡波,汤洪,张新平.围绝经期女性抑郁情绪与围绝经期症状的相关性研究[J] .中国妇幼保健,2020,35(21):4042-4045. 被引量:8
9 贾彦梅,张慧芳.团体心理治疗对结核病患者病耻感、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21,29(6):848-852. 被引量:16
10 李丽,朱桂萍,贾西姣,李瑞.集体心理治疗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疲乏及希望水平的影响[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21,29(7):1037-1041. 被引量:17
1 王景华,宁宪嘉,杨露春.天津地区脑梗塞危险因素的多元回归分析[J]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94,20(1):35-37. 被引量:7
2 宁宪嘉,王景华,涂军,汪培山.天津地区脑梗塞载脂蛋白B基因多态性与危险因素的关系[J]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2,10(4):148-149.
3 刘海军,李雅忠,李志猛,杨杰.齐拉西酮替代奥氮平对精神分裂症伴发代谢综合征患者的影响[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20(9):1292-1293. 被引量:4
4 张立群,王凤楼,陈英.天津地区109例成人全身强直阵挛发作患者生活质量调查[J]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04,4(3):182-183. 被引量:1
5 夏秀梅.抑郁症对更年期患者的危害和自我护理要求[J] .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24(8):3734-3734. 被引量:1
6 杨桂玲.脑梗死危险因素分析及对策[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19):65-65.
7 刘杰,李新,王林,杨立成,王栋梁,杜艳芬,韩瑞发,邱丽娜.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HPA-3多态性与天津地区汉族人群缺血性卒中风险和转归的相关性[J]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2015,23(4):255-259.
8 白雪莹,徐晨,杨立顺,刘津,张莹,刘运德,鲍会静.天津地区急性脑梗死发生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基因多态性及血浆浓度的相关性研究[J]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4,24(13):1925-1927. 被引量:1
9 周珍.肇事肇祸女性精神病人82例调查分析[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8,29(12):1456-1457. 被引量:3
10 王栋梁,孙岩,李新,韩瑞发,王林,王纪佐.天津地区汉族人血小板膜GPⅡb HPA-3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关系[J]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3,7(3):99-103. 被引量: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