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呼图克沁”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被引量:2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呼图克沁”产生于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萨里巴乡乌兰召村。它是独特的蒙古族民间文化形式。因此,它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需要我们保护的对象。保护文化多样性是时代的强音;“呼图克沁”面临生存危机;“呼图克沁”的已有研究存在不足的问题。“呼图克沁”这一存在于西部地区的少数民族——蒙古族仪式戏剧,对我们认识和研究蒙古民族民间文化历史发展与演进的过程有着极其特殊的学术价值和意义。
作者 董波
出处 《前沿》 2007年第3期203-205,共3页 Forward Position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5

  • 1方李莉.21世纪一场新文化运动的崛起——人类文化遗产的保护[M].张庆善.中国少数民族艺术遗产保护及当代艺术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M].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528.
  • 2刘锡诚.关于民间信仰和神秘思维问题——兼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论问题[C].东北亚民族民间信仰研讨会论文集.2005(内部版),7.
  • 3乌丙安.遵循文化多样性法则,保护少数民族文化遗产[J].张庆善.中国少数民族艺术遗产保护及当代艺术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216.
  • 4白薇.东北亚民族民间信仰研讨会欢迎词[C].东北亚民族民间信仰研讨会论文集,2005(内部版),3.
  • 5方李莉.西部人文资源与西部民间文化的再生产[J].开放时代,2005(5):79-93. 被引量:19

二级参考文献3

共引文献18

同被引文献44

引证文献2

二级引证文献2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