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亚洲栽培稻与高秆野生稻种间不可交配性和杂种不育性的细胞学机理 被引量:5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亚洲栽培稻(Oryza sativa)与高秆野生稻(O.alta)分别属于AA和CCDD染色体组,其种间生殖隔离影响着高秆野生稻的有利基因向栽培稻的转移和利用.本研究从不可交配性和杂种不育性两个方面系统研究了栽培稻与高秆野生稻种间生殖隔离的细胞学机理.结果表明,其不可交配性的细胞学原因在于:(ⅰ)胚囊亲和性障碍,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受精障碍,包括不受精、受精停滞和单受精等;(ⅱ)杂种不活障碍,表现为杂种胚胎发育停滞以至胚胎夭亡,这是导致不可交配性的主要原因.杂种F1不育包括胚囊败育和花粉败育,其中杂种胚囊完全败育,以胚囊退化为主;杂种花粉高度败育则主要表现为典败;杂种胚囊和花粉败育的细胞学原因主要在于其大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的异常,即染色体不育导致了杂种的高度败育.由此提出了克服栽培稻与非AA染色体组野生稻种间生殖隔离的可行办法.
出处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16-425,共10页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基金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批准号:021037) 广东省农业厅高州野生稻专项课题(粤农函(2003)360号)资助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38

  • 1李振声,张爱民,张相歧.中国作物遗传育种学科进展.见:路甬祥,主编.中国科学进展.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146-160
  • 2程式华,廖西元,闵绍楷.中国超级稻研究:背景、目标和有关问题的思考[J].中国稻米,1998,4(1):3-5. 被引量:111
  • 3蔡得田,袁隆平,卢兴桂.二十一世纪水稻育种新战略Ⅱ.利用远缘杂交和多倍体双重优势进行超级稻育种[J].作物学报,2001,27(1):110-116. 被引量:102
  • 4袁隆平.超级杂交水稻育种研究的进展.见:路甬祥,主编.中国科学进展.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141—145
  • 5Zhao B R, Yuan L P. Great progress in molecular breeding of hybrid rice in CNHRRDC. Agric Sci Technol, 2005, 6(3): 1--6
  • 6卢宝荣,葛颂,桑涛,陈家宽,洪德元.稻属分类的现状及存在问题[J].植物分类学报,2001,39(4):373-388. 被引量:43
  • 7Bellon M R, Brat D S, Lu B R, et al. Rice genetic resources. In:Dowling N G, Greenfield S M, Fischer K S, eds. Sustainability of Rice in the Global Food System. Manila: International Rice Research Institute, 1999.251--283
  • 8Barclay A. Cultivated rice receives help from wild cousins. Appropriate Technol, 2004, 31(4): 10---12
  • 9冈彦一,著.徐云碧,译.水稻进化遗传学.杭州:中国水稻研究所.1986.118—139
  • 10Suputtitada S, Taiji A, Pongtongkam P, et al. Breeding barriers in the interspecific cross of Oryza sativa L and Oryza minuta-Presl.Breed Sci, 2000, 50:29--35

二级参考文献134

共引文献608

同被引文献98

引证文献5

二级引证文献15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