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配位化合物Na_3[Au(S_2O_3)_2]的配制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配位化合物Na_3[Au(S_2O_3)_2]的配制严培兰(地矿部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成都610082)为了研究热泉区地表和近地表环境广泛产出的钙质硅泉华、硫磺、含金黄铁矿和无定形硫代物等的生成过程,我们进行了化学和生物摸拟实验,研制出二硫代硫酸络金(I...
作者
严培兰
机构地区
地矿部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
出处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1996年第6期252-266,共15页
Resource Development & Market
关键词
配位化合物
金
配合物
硫代硫酸根
配体
分类号
O614.123 [理学—无机化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5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8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3
1
张卫民,史维浚,周文斌.
江西临川茅排地区金表生地球化学作用研究[J]
.华东地质学院学报,1996,19(1):42-47.
被引量:2
2
郑大中.
金矿床氧化带配呈合物迁移的机理──与姚敬劬先生商榷[J]
.黄金,1994,15(11):19-22.
被引量:8
3
[加]R·W·博伊尔(R·W·Boyle) 著,马万钧等.金的地球化学及金矿床[M]地质出版社,1984.
二级参考文献
5
1
郑大中,郑若锋.
矿石中金的化学物相分析新方法[J]
.黄金,1993,14(3):55-60.
被引量:20
2
彭铁辉.
氯化铁溶液浸出金的热力学分析[J]
.黄金,1990,11(8):30-32.
被引量:6
3
郑大中.
热液中金的活化迁移富集的化学模式[J]
.四川地质学报,1993,0(4):280-287.
被引量:17
4
史维浚,周文斌,袁晓庆.
再论铀的中和还原成矿作用[J]
.铀矿地质,1993,9(4):12-21.
被引量:1
5
姜涛,许时,陈荩,吴振祥.
硫代硫酸盐提金理论研究——浸金的化学及热力系原理[J]
.黄金,1992,13(2):31-34.
被引量:18
共引文献
8
1
郑大中,郑若锋.
含金黄铁矿氧化过程中金溶解机理的探讨——与王恩德、关广岳先生商榷[J]
.地质论评,1997,43(1):45-51.
被引量:10
2
刘显凡,倪师军,王自友,张兴春.
微细浸染型金矿原生矿石中粘土矿物的表生淋滤转化的化学模式探讨[J]
.黄金,1997,18(4):3-6.
3
张卫民.
临川茅排地区水溶相金存在形式模拟计算[J]
.华东地质学院学报,1997,20(3):257-263.
4
刘显凡,倪师军,金景福,卢秋霞,张兴春.
微细浸染型金矿中原生矿石向氧化矿石转化机理探讨[J]
.矿物学报,1997,17(4):501-506.
被引量:6
5
郑大中.
高寒干旱地区金矿氧化带金的次生富集机理[J]
.四川地质学报,1998,0(1):42-49.
被引量:3
6
郑大中.
铂族元素迁移富集机理的新探[J]
.四川地质学报,1997,0(2):148-156.
被引量:5
7
时文中.
金矿床氧化带金迁移机理的探讨[J]
.天中学刊,1996,11(S1):113-114.
被引量:1
8
郑大中.
金的若干迁移形式的探讨──兼论康定偏岩子氟镁石金矿床的成矿机理[J]
.四川地质学报,1995,15(4):304-311.
被引量:4
1
刘迪志,戴宁.
关于S_2O_8^(2-)和I^-反应的讨论S_2O_3^(2-)存在下S_2O_8^(2-)和I^-反应动力学的再探讨[J]
.大学化学,1990,5(5):44-45.
被引量:4
2
陆光汉,许汉英.
SCN- S2O32-和Cu(Ⅱ)的极谱测定[J]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1989,25(2):56-57.
被引量:5
3
刘文宏,范必威,周崇松.
Ag^+及其配合物在活性炭上吸附行为研究[J]
.离子交换与吸附,2003,19(6):517-524.
被引量:3
4
时艳,刘江潮.
离子色谱法测定水样中S^(2-)、SO_3^(2-)、SO_4^(2-)、S_2O_3^(2-)[J]
.吉林地质,2001,20(2):64-71.
被引量:2
5
程德平,夏式均.
N_2H_4还原Ag(S_2O_3)_2^(3-)以沉析银的研究及应用[J]
.杭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20(1):63-67.
6
袁有宪,王平生,王跃军.
痕量铜的合并带法流动注射分析——Fe^(3+)-S_2 O_3^(2-)-Cu^(2+)催化体系[J]
.分析化学,1991,19(4):468-470.
被引量:9
7
汪树玉,张晓刚.
关于FeF_6^(3-)—S_2O_3^(2-)—PHEN体系测定痕量铜(Ⅱ)的研究[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9,4(4):29-33.
8
于光.
催化动力学法测定痕量钴[J]
.安徽化工,2006,32(5):62-63.
9
余新武,王志国,杨水金.
Fe^(3+),Cu^(2+),Ag^+与S_2O_3^(2-)反应的实验教学研究[J]
.四川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22(2):179-182.
被引量:1
10
张文保,王清.
光催化氧化脱除S_2O_3^(2-)[J]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3(2):44-47.
资源开发与市场
1996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