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76-78,共3页
Journal of Jiangxi 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参考文献4
1 鲁兆麟.灵枢经/(唐)王冰注[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226.
2 宋安群.“基因”理论具有根本性错误[J] .新疆中医药,2005,23(6):66-73. 被引量:2
3 王米渠,杨丽萍,丁维俊,高泓,王庆国.一个寒证家系中发现15个差异表达基因的报告[J] .中医杂志,2006,47(2):131-133. 被引量:17
4 杨保林,王阶,姜燕.应用差异显示筛查冠心病血瘀证相关基因及分析[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29(2):132-134. 被引量:12
二级参考文献13
1 LIANG P,PARDEE A B.Differential display of eukaryotic amessenger RNA by method of the polymerase chain section[J].Science,1992,257(5072):967.
2 LIANG P,PARDEE A B.Differential display.A general protocol[J].Mol Biotechnol,1998,10(3):261-971.
3 ZEGZOUTI H.Improved screening of cDNAs generated by mRNA differential display enables the selection of true positives and the isolation of weakly expressed messages [ J ].Plant molecular Biology Reporter,1997,15:236.
4 POIRIER GM-C.Screening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cDNA clones obtaired by differential display using amplified RNA[J].Nucleic Acids Research,1997,25(4):913 ~914
5 叶福媛,宋莉君,孙爱贞.中医体质的实验研究——寒体和热体大鼠多元素多因子分析[J] .广东微量元素科学,2000,7(2):16-18. 被引量:26
6 吴斌,温万芬,王米渠,李炜弘,张卫.寒热实验研究进展及前瞻[J] .四川中医,2002,20(1):18-21. 被引量:13
7 赵晓珍,方肇勤,李晖.基因组学对中医证的研究启示[J] .中医药信息,2002,19(3):1-2. 被引量:8
8 王米渠,许锦文,林乔.中医研究与基因组学及基因芯片技术[J]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2,14(3):1-2. 被引量:11
9 王米渠,张卫,李珉,王刚,吴斌,罗永芬,许锦文.用基因芯片筛选针刺衰老大鼠涌泉穴的318个差异基因初报[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22(11):844-847. 被引量:28
10 曾燕如,崔永兰.差异显示研究进展[J]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2,24(6):897-902. 被引量:3
共引文献28
1 张晶晶,贾钰华.寒热证在多学科领域的研究新进展及前瞻[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11(3):209-211. 被引量:1
2 尹耀慧,易振佳,金益强.证候基因组学深入研究的思考[J] .湖南中医杂志,2006,22(6):1-2. 被引量:10
3 杨丽萍,姚建平,耿直,王米渠.论医经“术数”理念与当今数学方法[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08,23(2):110-113. 被引量:5
4 刘月生.分子生物学的信息观反哺量子力学——再论观控相对界的信息诠释[J] .河池学院学报,2008,28(A01):36-39.
5 周明眉,贾伟,肖培根.中医药的系统生物学研究--短暂的时尚还是长久的策略[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28(9):773-778. 被引量:1
6 潘志强,方肇勤.中医证候本质研究现状及引入系统生物学技术新趋势[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9,16(1):104-107. 被引量:30
7 杨丽萍,闫秀娟,王洪展,王米渠.证候-基因组研究六难及对策[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09,24(4):405-407. 被引量:5
8 于鑫婷,张琳,徐浩.冠心病中医辨证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9,7(5):581-584. 被引量:3
9 李文宏,潘琳娜,陈兰英,周宁.寒、热证与机体功能活动相关性的初步研究[J]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9,21(6):58-60. 被引量:7
10 姚实林.中医体质的遗传学研究思路[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0,16(2):163-165. 被引量:7
同被引文献22
1 王学伟,瞿海斌,王阶.一种基于数据挖掘的中医定量诊断方法[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28(1):4-7. 被引量:40
2 李海鲲,胡存刚,宗仁鹤.基于数据库的中医专家诊断系统的研究[J] .微处理机,2005,26(1):26-28. 被引量:21
3 马骥.现代科学技术与中医药的传承创新[J] .中医药学刊,2006,24(1):5-7. 被引量:12
4 韩霁,郭娟.中医药:在传承和创新中发展[J] .世界标准信息,2006(4):75-77. 被引量:4
5 朱垚,陆明,王旭.中医药学传承与教育方式的思考[J] .光明中医,2007,22(3):27-28. 被引量:4
6 张华,刘保延,田从豁,周雪忠,王映辉,刘志顺.“人机结合、以人为主”的名老中医经验整理研究方法[J] .中医研究,2007,20(2):4-7. 被引量:44
7 杜艳艳.中医药传承与发展面临的矛盾和问题[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7,14(4):7-8. 被引量:5
8 贺喜秀,王东生.中医学是不会消亡的——高等医学院校应加强中医文化传承教育[J]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4):82-84. 被引量:4
9 王永炎.概念时代应重视中医学原创思维的传承与发展[J]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4):677-679. 被引量:38
10 陶艳.中医药传承与发展面临的困境[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8,15(6):7-8. 被引量:11
二级引证文献8
1 张国霞,安岩峰,罗根海.中国文化——传播中医药的载体——关于《实用中医汉语精读》的编写[J] .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1):271-272.
2 卢甜,刘国伟,刘巨海.中医跨文化传播现状[J]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9(10):1128-1130. 被引量:6
3 吴德珍,申俊龙,徐爱军,王旭东.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传播路径创新[J] .医学与社会,2015,28(5):55-57. 被引量:44
4 袁盼,申俊龙,马洪瑶,魏鲁霞,张岩.中医院知识转移绩效的影响因素及其路径研究[J]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6,33(5):330-333.
5 王文静.新媒体下的地方文化品牌传播策略——以亳州中医药养生文化为例[J] .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4(4):142-144. 被引量:4
6 纪佳文,周璐,常榕莎,曹阳阳.“两微一端”上中医文化传播的问题与建议[J] .传播与版权,2018(4):111-115. 被引量:5
7 张海波,朱玉洁,申俊龙,陈庆琳.文化视域下国家名医工作室团队的中医传承路径分析[J] .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9,30(11):1361-1366. 被引量:2
8 陆兆嘉,陈丽云.国际视野下的中医药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J] .时珍国医国药,2023,34(7):1702-1705.
1 陈哈斯,巴图毕力格.禹粮土治疗外伤临床体会[J] .中国蒙医药(蒙),2014,9(9):151-152.
2 锦句采撷[J] .护理管理杂志,2005,5(4):32-32.
3 孔令彪,江琪,李颖.图腾、神话与中医学关系的探讨[J] .北京中医药,2012,31(5):345-346.
4 范宇鹏,杨志敏,老膺荣,吕玉波.试论知识管理在中医传承发展中的作用[J] .中医药管理杂志,2011,19(12):1090-1092. 被引量:3
5 楚天阁.吴孟超中国肝胆外科“第一刀”[J] .养生大世界(B版),2006(2):7-8.
6 冰缦.手机短信采撷[J] .中老年保健,2006(3):54-54.
7 王兴.我国口腔种植学发展的十年[J]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6,41(3):129-130. 被引量:13
8 平衡变[J] .中国卫生人才,2007(1):4-4.
9 王云华,陈红萍.浅论基础护理与医院感染[J] .基层医学论坛,2002(2).
10 张作记.中华医学会行为医学分会第十一次全国行为医学学术会议召开[J] .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09(24):000-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