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上海市酸雨污染状况及其成因分析
被引量:
7
The Acid Rain Pollution Status of Shanghai and Its Cause Analysis of Formation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根据2002年-2005年上海市降水监测结果,对上海市酸雨污染状况、污染特征及其成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和建议。
作者
郑晓红
机构地区
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
出处
《仪器仪表与分析监测》
2007年第1期36-39,共4页
Instrumentation·Analysis·Monitoring
关键词
上海市酸雨污染状况
成因分析
分类号
X8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2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8
同被引文献
35
引证文献
7
二级引证文献
34
参考文献
2
1
张晓红,张勇慧,陈辉.
洛阳市酸雨形势及成因分析[J]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6(5):98-101.
被引量:8
2
朱能文.
莆田市酸雨污染现状及成因分析[J]
.能源与环境,2005(2):62-63.
被引量:3
二级参考文献
12
1
汪家权,吴劲兵,李如忠,钱家忠,潘天声.
酸雨研究进展与问题探讨[J]
.水科学进展,2004,15(4):526-530.
被引量:50
2
王桂芳,金永民.
北方重工业城市降水pH值与相关因素关系的研究[J]
.中国环境监测,2004,20(4):39-43.
被引量:7
3
丁卫东,王建英,张兰真,赵颖,陈静,赵乾杰.
河南省城市酸雨状况及其成因分析[J]
.中国环境监测,2004,20(5):11-14.
被引量:15
4
杨复沫,贺克斌,雷宇,马永亮,余学春,田中茂,奥田知明,岩濑珠实.
2001~2003年间北京大气降水的化学特征[J]
.中国环境科学,2004,24(5):538-541.
被引量:90
5
徐渝.大气SO2降水洗脱及其对酸雨的贡献[A]..酸雨文集[C].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89..
6
王文兴,丁国安.
中国降水酸度和离子浓度的时空分布[J]
.环境科学研究,1997,10(2):1-7.
被引量:221
7
黄梅芳.
福州市酸雨现状及控制对策[J]
.福建环境,1999,16(5):11-13.
被引量:4
8
张晓红,赵彦淑,刘建英,贺伟民.
洛阳市酸雨现状及成因[J]
.甘肃环境研究与监测,2000,13(4):213-215.
被引量:3
9
谢媚.
“九五”广州地区酸雨污染基本特征研究[J]
.环境科学研究,2002,15(1):31-33.
被引量:22
10
齐文启,席俊清,汪志国,孙宗光.
酸雨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J]
.中国环境监测,2002,18(1):6-11.
被引量:35
共引文献
8
1
卢国义,孙桂珍,宋宁.
来宾市酸雨污染成因分析[J]
.能源与环境,2008(3):41-42.
被引量:1
2
李丽,钱春香.
南京长江三桥光催化功能性混凝土路去除汽车排放氮氧化物的研究[J]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0(1):49-52.
被引量:30
3
邓伟,刘荣花,熊杰伟,陈海波,田宏伟,杜子璇.
当前国内酸雨研究进展[J]
.气象与环境科学,2009,32(1):82-87.
被引量:59
4
张红安,汤洁,于晓岚,程红兵,朱新民,李亚军,徐晓斌.
侯马市酸雨长期变化趋势分析[J]
.环境科学学报,2010,30(5):1069-1078.
被引量:13
5
顾剑云,程圣国,杨云华,陈海洲.
酸雨对滑坡土体抗剪强度参数影响试验研究[J]
.水利水电技术,2011,42(10):36-39.
被引量:7
6
李莹,王雁,闫世明,张逢生,霍苗.
太原市酸雨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23):230-236.
被引量:8
7
张军伟,牛倩.
洛阳市大气降水化学组成的变化分析[J]
.科技视界,2016(17):213-214.
8
魏兴琥,孙晓曼,邱丹璇,陈毅哲.
酸雨的季节性分布特征及与雨量、雨强的关系——以佛山为例[J]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39(2):1-5.
同被引文献
35
1
丁卫东,王建英,张兰真,赵颖,陈静,赵乾杰.
河南省城市酸雨状况及其成因分析[J]
.中国环境监测,2004,20(5):11-14.
被引量:15
2
朱能文.
莆田市酸雨污染现状及成因分析[J]
.能源与环境,2005(2):62-63.
被引量:3
3
杨乐苏,周光益,于彬,王志香.
广州市酸雨成分及其相关分析[J]
.生态科学,2005,24(3):254-257.
被引量:35
4
张晓红,张勇慧,陈辉.
洛阳市酸雨形势及成因分析[J]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6(5):98-101.
被引量:8
5
王丽红,黄晓华,周青.
水稻、小麦和油菜种子萌发POD与CAT对酸雨胁迫的响应[J]
.环境科学,2005,26(6):123-125.
被引量:39
6
贺晓蕾,曹杨.
2000-2004年徐州市区酸雨监测[J]
.江苏环境科技,2005,18(B12):92-93.
被引量:11
7
陈明华,潘汉生,陈长虹.
上海市环境空气质量改善措施研究[J]
.上海建设科技,2006(3):31-33.
被引量:4
8
吴丹,王式功,尚可政.
中国酸雨研究综述[J]
.干旱气象,2006,24(2):70-77.
被引量:158
9
万晓艳,武晶,尹淑莲.
大豆常见病害及防治[J]
.现代农业科技,2007(1):62-62.
被引量:2
10
张耀民,吴丽英,王晓霞,张静,高绪评,谢明云,惠红,王萍,徐和宝,赵树新.
酸雨对农作物的叶片伤害及生理特性的影响[J]
.农业环境保护,1996,15(5):197-208.
被引量:87
引证文献
7
1
黄银芝,张明旭,郑晓红.
上海市近16年湿沉降化学特征分析[J]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8,21(6):1-3.
被引量:6
2
徐凌翔,丁爽,周青.
大豆种子萌发过程中呼吸作用对酸雨胁迫的响应[J]
.大豆科学,2008,27(2):255-258.
被引量:11
3
卢国义,孙桂珍,宋宁.
来宾市酸雨污染成因分析[J]
.能源与环境,2008(3):41-42.
被引量:1
4
陈家厚,杨林,王晓燕.
日本山形降雨中离子成分的研究[J]
.中国环境监测,2008,24(5):53-56.
被引量:1
5
徐捷,段玉森,黄嫣旻,潘骏,魏海萍,高松.
上海市环境空气质量监测体系规划设计[J]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09,21(1):5-7.
被引量:12
6
黄银芝,张明旭.
逐步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解释近年上海市降水pH降低原因[J]
.环境科学与管理,2009,34(3):56-60.
被引量:2
7
刘翀.
蚌埠市区酸雨污染特征分析及控制对策[J]
.环境与发展,2013,25(12):135-138.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34
1
范金凤,周青.
酸雨胁迫对水稻萌发过程中生理代谢影响的初探[J]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9,21(3):197-199.
被引量:1
2
陶彦,彭祺,周青.
酸雨对大豆萌发种子能量代谢的影响[J]
.大豆科学,2009,28(2):243-246.
被引量:4
3
宋晓昆,胡燕金,闫龙,冯燕,荆慧贤,赵青松,杨春燕.
持续高温对大豆品种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J]
.河北农业科学,2009,13(4):1-3.
被引量:5
4
刘琳.
葫芦岛市酸雨污染分析[J]
.辽宁化工,2009,38(6):404-406.
5
王丽君,周青.
镧对酸雨胁迫下大豆萌发种子能量动态变化的影响[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9,28(8):1636-1639.
被引量:2
6
余慧,王惠,周青.
La(Ⅲ)对酸雨胁迫下大豆萌发种子能量代谢的影响[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9,17(5):1051-1053.
被引量:1
7
仲小敏,张亚丽,周青.
La(Ⅲ)对酸雨胁迫下水稻种子萌发能量代谢影响[J]
.稀土,2009,30(5):95-97.
被引量:1
8
杨维,周青.
La(Ⅲ)对酸雨胁迫下水稻萌发种子能量代谢的影响[J]
.中国农业气象,2010,31(1):25-27.
被引量:2
9
高同跃,夏晓玲,饶进军,龚振邦,罗均.
多无人机协作监测污染气团的研究现状[J]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10,22(1):12-15.
被引量:2
10
李亚娟,束炯.
PWD22能见度仪监测上海市水平能见度的试验研究[J]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10,22(2):24-28.
被引量:3
1
郭耀文.
关于沙漠化及其成因的见解[J]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10(2):46-50.
被引量:3
2
龚跃,吴开明,黄栋,郦颖.
浙江省农村水污染现状及处理技术探讨[J]
.安徽农学通报,2007,13(23):52-54.
被引量:11
3
胡龙成.
长江现代环境灾害及其成因[J]
.地球,1996(3):29-30.
4
于志强.
餐饮业含油废水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J]
.中国环保产业,2015(7):47-49.
被引量:6
5
叶薇.
中国绿色技术现状及成因分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2,19(3):31-32.
被引量:4
6
丁裕国,范家珠.
2003年全球夏季高温概况及其成因[J]
.气象教育与科技,2003,25(4):1-4.
被引量:2
7
阎伍玖,鲍祥.
巢湖流域农业活动与非点源污染的初步研究[J]
.水土保持学报,2001,15(4):129-132.
被引量:80
8
洪紫萍.
南极臭氧空洞及其成因[J]
.环境科学丛刊,1989,10(4):24-29.
9
季斌,杭小帅,梁斌,唐晓燕,王文林.
湖泊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研究进展[J]
.污染防治技术,2013,26(5):33-40.
被引量:35
10
郭大鹏.
合理土地开发 解决生态问题[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21):128-128.
仪器仪表与分析监测
2007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