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关于生产劳动理论的几个问题——兼与叶祥松教授商榷 被引量:1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重商学派和重农学派都强调某一产业劳动的重要性,它们是引导劳动投向和产业发展的理论,这在商品经济的早期阶段,即形成统一的市场以前有其相对的合理性。但是,形成统一的市场以后再片面强调某一产业劳动的重要性就没有合理性了。斯密的生产劳动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阶段的本质关系,具有反封建的意义;马克思的生产劳动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大工业阶段的本质关系,具有反资本主义的意义。他们的生产劳动理论都具有革命的意义,这在阶级之间尖锐冲突的条件下是极有价值的。但是,在社会主义社会阶级冲突已经归于消灭,这时候生产劳动理论中的革命意义就失去价值了。在社会主义社会,哪些劳动创造价值这应当用生产目的理论来说明,即凡是能够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劳动就都是创造价值的。
作者 关柏春
出处 《山东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72-78,共7页 Shandong Social Sciences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7

  • 1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A]..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 2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第1册,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第26卷(I),人民出版社,1975.
  • 3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2.
  • 4马克思.直接生产过程的结果[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4..
  • 5《北京晨报》[N].2004-03-03.
  • 6关柏春.简论劳动的价值[J].北京社会科学,1995(2):106-112. 被引量:12
  • 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I),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148页.

同被引文献5

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