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法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9-23,共5页
The Jurist
参考文献22
-
1胡平仁.法社会学的思维方式[J].法制与社会发展,2006,12(6):31-37. 被引量:17
-
2卓泽渊.法治如何服务于和谐社会的构建[J].法学论坛,2006,21(6):5-8. 被引量:3
-
3周永坤.论中国法的现代性十大困境[J].法学,2006(6):74-86. 被引量:22
-
4季卫东.法治与普遍信任——关于中国秩序原理重构的法社会学视角[J].法哲学与法社会学论丛,2006(1):153-175+299. 被引量:14
-
5朱景文.服务大局与“法学家的幻想”[J].法学家,2006(5):28-32. 被引量:9
-
6陈柏峰.社会热点评论中的教条主义与泛道德化——从佘祥林冤案切入[J].开放时代,2006(2):98-117. 被引量:24
-
7陈景辉.原则、自由裁量与依法裁判[J].法学研究,2006,28(5):121-137. 被引量:56
-
8徐显明.公平正义: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J].法学家,2006(5):16-19. 被引量:32
-
9王岩云.作为法价值的“和谐”涵义初探[J].法制与社会发展,2006,12(4):3-6. 被引量:15
-
10张明新.对我国法制发展战略的反思——以西方法律传统的形成为背景[J].思想战线,2006,32(3):80-92. 被引量:6
二级参考文献260
-
1范进学,夏泽祥.认真对待权力——法治视野下法律与权力关系的反思[J].浙江社会科学,2004(4):68-73. 被引量:8
-
2平新乔,陈敏彦.融资、地价与楼盘价格趋势[J].世界经济,2004,27(7):3-10. 被引量:153
-
3刘兆友.试论“突审”的定义[J].吉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18(3):23-25. 被引量:1
-
4杨柳.模糊的法律产品——对两起基层法院调解案件的考察[J].北大法律评论,1999(1):208-225. 被引量:28
-
5喻中.论中国最高人民法院实际承担的政治功能——以最高人民法院历年“工作报告”为素材[J].清华法学,2006(1):35-54. 被引量:28
-
6张中秋,张明新.对我国立法权限划分和立法权运行状况的观察与思考[J].政法论坛,2000,18(6):1-7. 被引量:14
-
7苏力.法律与科技问题的法理学重构[J].中国社会科学,1999(5):57-71. 被引量:187
-
8蒋立山.中国法治道路初探(上)[J].中外法学,1998,10(3):16-28. 被引量:116
-
9王全兴.立基本土资源建造中国经济法学大厦[J].中外法学,1998,10(3):92-94. 被引量:11
-
10纪玉山.库兹涅茨倒U理论质疑[J].社会科学战线,1997(3):67-74. 被引量:15
共引文献549
-
1郑春燕.转型政府与行政法治[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1):51-68. 被引量:9
-
2蒋盼.重大疫情防控中的强制隔离制度及其法律控制[J].行政法论丛,2021,22(1):35-52. 被引量:5
-
3叶熙昊.绿色原则的司法适用:裁判概览、误读与澄清[J].现代法治研究,2020(1):47-57. 被引量:2
-
4李伟,李晗.司法裁判中亲属间窝藏、包庇罪的轻刑化规范路径研究——基于178份裁判文书的分析[J].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22,34(5):46-54.
-
5谷昔伟.从形式到实质:司法责任制语境下错案甄别及功能检视[J].司法改革论评,2019(1):47-58.
-
6张帆.司法语境下的融贯:概念、对象与类型[J].法制与社会发展,2023,29(5):128-145. 被引量:1
-
7杜军强.汉代春秋决狱的法理构造——以“春秋之义”的法源地位分析为中心[J].清华法学,2021,15(1):194-207. 被引量:6
-
8杨同宇.论反不正当竞争法一般条款的适用逻辑[J].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21(2):191-203. 被引量:13
-
9王方玉.论法教义学在法律方法中的应用[J].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20(2):143-157. 被引量:13
-
10陈钊,吴卡.中国非洲法研究的时代意义与推进建议[J].外国法制史研究,2021(1):59-70.
同被引文献604
-
1谢晖.民间法研究[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 被引量:2
-
2李丽.论社会中个人应有的法治精神[J].政治与法律,2000(6):9-11. 被引量:3
-
3陈锐.凯尔逊的“纯粹法”理论研究[J].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2,4(3):15-26. 被引量:3
-
4孙国华,杨思斌.马克思主义关于法的本质的基本原理必须坚持[J].党政干部学刊,2003(4):4-5. 被引量:3
-
5杜宴林,张文显.后现代方法与法学研究范式的转向[J].金陵法律评论,2001(1):81-90. 被引量:18
-
6郑戈.法学是一门社会科学吗?——试论“法律科学”的属性及其研究方法[J].北大法律评论,1998(1):1-30. 被引量:38
-
7范忠信.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哲学基础[J].现代法学,1999,21(2):24-31. 被引量:17
-
8汪太贤.20年中国法理学的嬗变及其时代课题[J].现代法学,1999,21(5):17-20. 被引量:5
-
9郑强.美国后现代法理学概观[J].环球法律评论,2000,22(2):44-53. 被引量:19
-
10眭鸿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总体精神评析[J].法制与社会发展,1999,5(5):12-16.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43
-
1马齐林,徐瑶.大数据背景下商法教学的困境与出路[J].人才培养与教学改革-浙江工商大学教学改革论文集,2018(1):106-110.
-
2王勇.中国法理学研究的范式反思[J].人大法律评论,2022(2):276-298.
-
3谢冬慧.法理学30年学术史之考证——兼谈《知识之学与思想之学》一文“四大缺陷论”[J].东方法学,2010(5):112-122. 被引量:3
-
4凌斌.中国法学30年:主导作品与主导作者[J].法学,2009(6):15-38. 被引量:26
-
5蒋传光,王逸飞.新中国60年法学研究与法制建设的互动[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24(6):94-107. 被引量:4
-
6林群丰.不道德的背反:论法治本土资源论与道德理性之博弈[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7(4):19-23.
-
7韩思阳.法理学还要与部门法学疏离多久——以桑本谦先生的法律解释理论为分析视角[J].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10,12(1):21-26. 被引量:4
-
8焦宝乾.对我国法律方法论研究的宏观反思——背景、问题及展望[J].法制与社会发展,2010,16(4):116-125. 被引量:12
-
9蒋海松.学术与政治之间——新中国法理学独立品格的艰难形塑[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12(1):95-101. 被引量:3
-
10李佳明.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理想图景——兼评《中国法学向何处去》[J].中州学刊,2012(3):74-78. 被引量:2
-
1胡太春,陈建萍.董必武法学思想是留给我们的珍贵财富——任建新谈董老对新中国法制建设的贡献[J].纵横,2005(3):26-28. 被引量:2
-
2任建新.董必武法学思想的理论价值及现实指导意义[J].法学杂志,2011,32(10):1-3. 被引量:2
-
3阿计.中国法学会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会2002年年会综述[J].中国法学,2002(4):183-185. 被引量:2
-
4陈应革.不可磨灭的光辉[J].行政法制,2001(5):40-40.
-
5陈凤林,邢宗兰.论“同心”思想的历史地位[J].陕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4):27-30.
-
6崔敏.远瞩依法治国的革命家、法学家——董必武法学思想点滴[J].比较法研究,2003,17(2):107-117.
-
7刘亚兴.董必武法学思想在当代中国的现实意义[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6,23(4):44-46.
-
8中国法学纪事[J].中国法学,2011(1):191-192.
-
9赵秉志,于志刚.计算机犯罪对相关法律的冲击及理论回应[J].信息网络安全,2004(3):23-25. 被引量:3
-
10惠升.与时俱进的理论回应——“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及意义[J].榆林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13(2):7-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