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宗教当代发展的俗世情缘及其消极影响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全球化引起了宗教的当代的全球发展,宗教成了影响民族团结、制约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等社会问题的“粘合剂”。本文探讨了这种现象形成的社会原因、带来的社会消极影响,及我国面对宗教的当代发展应注意的基本问题。
作者
李东清
机构地区
枣庄学院政法与历史学系
出处
《重庆社会科学》
2007年第3期110-114,共5页
Chongqing Social Sciences
关键词
宗教当代发展
社会水泥
社会原因
消极影响
基本问题
分类号
B91 [哲学宗教—宗教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5
同被引文献
16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1
参考文献
3
1
曾春宁.
浅析新兴宗教及其趋向[J]
.宗教学研究,2001(2):100-105.
被引量:6
2
[法]勒费弗尔(G·Lefebvre) 著,河北师大外语系《拿破仑时代》翻译组,中山大学《拿破仑时代》翻译组.拿破仑时代[M]商务印书馆,1978.
3
[德]爱因斯坦 著,许良英,范岱年 编.爱因斯坦文集[M]商务印书馆,1976.
二级参考文献
1
1
《“现代宗教热”之谜》,[日]小田晋著,工人日报出版社1989年版,第10页。
共引文献
5
1
耿建尉.
试论当今世界宗教的影响[J]
.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18(2):93-96.
2
茹莹.
冷战后的民族宗教问题及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J]
.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6(5):28-34.
被引量:3
3
李东清.
论我国宗教当代发展的社会双重影响[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80-83.
4
李东清.
我国现阶段两类宗教矛盾的社会消极影响及应对策略[J]
.世界宗教研究,2010(2):1-10.
被引量:2
5
李东清.
论全球化条件下宗教因素在我国对外交往中的影响及应对策略[J]
.湖北社会科学,2012(2):20-26.
同被引文献
16
1
关键.
当前我国宗教问题研究综述[J]
.青海民族研究,1999,10(1):79-83.
被引量:6
2
尚九玉.
试论宗教之功能[J]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30(4):53-57.
被引量:4
3
杨耀坤.
刘宋初期的皇权政治与佛教[J]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1):73-86.
被引量:5
4
郭永胜.
试论伊斯兰教的产生与阿拉伯统一国家形成的关系[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27(1):104-108.
被引量:1
5
方金英.
国际宗教恐怖主义现状[J]
.国际资料信息,2002(5):7-11.
被引量:3
6
金宜久.
宗教在当代社会的蜕变[J]
.世界宗教研究,2002(2):1-10.
被引量:34
7
宋光宇.
从中国宗教活动的三个主要功能看20世纪中国与世界的宗教互动[J]
.世界宗教研究,2000(3):76-91.
被引量:9
8
曾春宁.
浅析新兴宗教及其趋向[J]
.宗教学研究,2001(2):100-105.
被引量:6
9
李东清.
论全球化条件下宗教与社会政治问题的联系[J]
.学术论坛,2006,29(11):55-59.
被引量:2
10
方立天.梁武帝萧衍与佛教[J].世界宗教研究(季刊),1981,(4):16-34.
引证文献
2
1
李东清.
宗教与社会政治问题的关系研究综述[J]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4(4):26-31.
被引量:1
2
李东清.
论我国宗教当代发展的社会双重影响[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80-83.
二级引证文献
1
1
李东清.
我国宗教坚持中国化方向的实践探析[J]
.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0(2):71-75.
1
李东清.
论我国宗教当代发展的社会双重影响[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80-83.
2
王玉鹏,罗洪铁.
当代中国发展哲学的创新——评《全球发展的公正性:问题与解答》[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6(1):192-192.
3
星竹.
秘密是一种粘合剂[J]
.课外阅读,2008(5):16-17.
4
王艳君.
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对意识形态的论述及其意义[J]
.魅力中国,2011(12):183-184.
5
魏艳芳.
阿多诺论大众文化及大众的积极性[J]
.唯实,2011(12):38-41.
被引量:1
6
张合安.
爱的真谛[J]
.天风,2005(9):26-27.
7
冯颜利.
论全球发展的公正性[J]
.道德与文明,2002(4).
8
彭冰冰.
社会性格与意识形态——弗洛姆的意识形态批判[J]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10,32(5):62-66.
9
李进书,顾虹.
审美现代性与文化现代性:阿多诺思想的二重奏[J]
.理论与现代化,2012(3):92-97.
10
宋惠昌.
《当代意识形态研究》[J]
.哲学动态,1993(11):34-34.
被引量:4
重庆社会科学
2007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