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究竟是“社会国家化”还是“国家社会化”?——从马克思“国家—社会”结构理论看当代中国“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的关系 被引量:11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在当代探讨国家与市民社会关系的问题上,“社会国家化”和“国家社会化”是当代学者们从两种不同的立场出发得出的两种相反的经典理论研究范式。“社会国家化”与“国家社会化”孰优孰劣?马克思的“国家—社会”结构理论为我们科学把握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奠定了坚实的哲学方法论基础。以马克思“国家—社会”结构理论为指导,走适合中国国情的、中国特色的“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的协调发展道路,成为中国政治发展的必须和必然。
作者 白立强
出处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3-36,共4页 Theoretical Investigation
  • 相关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7

  • 1俞可平.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及其历史地位[J].中国社会科学,1993(4):59-74. 被引量:171
  • 2俞可平.增量民主与善治[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
  • 4黑格尔.哲学[M].范扬,张企泰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笫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 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 7查尔斯·泰勒.市民社会的模式[M].邓正来等编译.国家与市民社会:一种社会理论的研究路径.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

共引文献8

引证文献11

二级引证文献53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