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61-67,共7页
Philosophical Research
参考文献9
-
1G, S, Kirk, 1954, Heraclitus: The Cosmic Fragments (Cambridge), pp. 390 - 391 .
-
2T.M. Robinson, 1987, Heraclitus : Fragments ( A Text and Translation with a Commentary), p. 154.
-
3海德格尔.《路标》[M].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第400-401、401页.
-
4Aristotle, 1894, Aristotelis Ethica Nicomachea, I. Bywater(ed. ), Oxford: Clarendon Press.
-
51988, Aristotelis Metaphysica, W. Jaeger( ed. ), Oxford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
6Diels, H. und Kranz, W. ,1934, Die Fragmente der Vorksocratiker, Berlin: Wiedmannsche Buchhandlung.
-
7Heidegger, M. ,1956, What is Philosophy? College & University Press.
-
8Plato, 1995, Platonis Opera,E. A. Duck et al. (eds.)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
9Windelband, W. ,1899, History of Ancient Philosophy, trans, by H. E. Cushman, New York: Charles Scribner' s Sons.
共引文献69
-
1储昭华.儒家文化的自由精神究竟何在——兼论儒家自由主义如何可能[J].江海学刊,2004(4):53-57. 被引量:3
-
2储昭华.自由的敞开与权利的“延异”——海德格尔的自由观及其启示意义[J].浙江学刊,2004(6):93-98. 被引量:3
-
3胡长栓.超越真理观的认识论视界——源于怀疑论的怀疑的问题[J].社会科学战线,2004(6):12-18. 被引量:2
-
4孙周兴.本质与实存——西方形而上学的实存哲学路线[J].中国社会科学,2004(6):71-81. 被引量:29
-
5陈天庆.人类·阶级·自身——马克思存在论思想的理解[J].学术研究,2004(12):11-13.
-
6张廷国.重建“自然的形而上学”——试论现象学的自然观[J].哲学研究,2002(10):49-56.
-
7李荫榕,田径.技术何以可能?——海德格尔论现代技术本质的形而上学基础[J].哲学动态,2002(3):41-45. 被引量:4
-
8陈天庆.论“情操”及“情-操”——一种存在论意义的探讨(论纲)[J].江苏社会科学,2005(2):28-35. 被引量:3
-
9季芳.实践的自由与崇高的肯定性价值[J].求索,2005(7):77-79.
-
10陈立新.内在性之为近代哲学基础的秘密[J].学术界,2005(5):156-164.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28
-
1易宁,李永明.修昔底德的人性说及其历史观[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79-86. 被引量:17
-
2韦勒克.《批评的诸种概念》,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88年版,第21页.
-
3艾布拉姆斯.《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郦稚牛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
4亚里士多德.《范畴篇解释篇》,方书春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第60页.
-
5沃拉德斯拉维·塔塔科维兹.《古代美学》,杨力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第47页.
-
6马塞尔·埃纳夫:《克洛德·列维一斯特劳斯:“益于思”的人类学》,载热拉尔·热奈特《热奈特论文选·批评译文选》,史忠义译,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221页.
-
7沃拉士斯拉维·塔塔科维兹.《古代美学》,杨力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第26页.
-
8保尔·利科.《虚构叙事中的时间塑形》,王文融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年,第11页.
-
9《欧美古典作家论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9年,第71页.
-
10莫里斯·迪克斯坦.《途中的镜子--文学与现实世界》,刘玉宇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8年,第1页.
二级引证文献16
-
1支宇.具身观看与自由知觉——数字时代视觉认知的“具身性转向”[J].中外文化与文论,2020(2):328-339. 被引量:1
-
2张岑.消费社会的广告符号意义[J].新闻传播,2012(7):150-151.
-
3房也.从“洗绿”到拟真:环境传播视域下电视广告空间修辞实践[J].东南传播,2018(11):140-144. 被引量:2
-
4饶广祥,刘玲.从符合论到社群真知观:广告真实的符号学分析[J].国际新闻界,2017,39(8):54-66. 被引量:8
-
5雷勇.禅学与创意写作的中国化研究[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4(2):138-143. 被引量:4
-
6杨明月.李子柒短视频中的中国传统文化传播探析[J].新闻论坛,2020,34(2):19-21.
-
7徐丹.“后真相”时代体育突发事件的舆情应对与媒体沟通策略[J].体育与科学,2020,41(2):37-42. 被引量:6
-
8卢春宇,李岩.论“后真相”时代下新闻文本的叙事偏移[J].新闻研究导刊,2020,11(3):22-23.
-
9段彦会,饶广祥.2019年中国符号学发展研究[J].符号与传媒,2020(1):247-257. 被引量:3
-
10陈晓芳.从文化符号的视角看李子柒短视频对中华文化的传播[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0,21(10):41-43. 被引量:4
-
1张宏伟.刍议自然科学与周作人人生观的形成[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3(1):66-71.
-
2孙民.关于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几点思考[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17(1):5-6.
-
3张洪雷.希腊哲学求真精神刍议[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5(z1):168-169.
-
4汤广全.试谈哲学的价值[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1,17(1):58-60. 被引量:1
-
5刘华民.文天祥与儒家文化[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08,22(1):102-106. 被引量:3
-
6圣经与盟约[J].中国天主教,2004(2):9-9.
-
7顾农.陶渊明盼望交流与理解[J].教育家,2013(4):12-13.
-
8何何.宗教与迷信的分水岭[J].百科知识,2001(7):53-55.
-
9陈绍燕.竞争与谦让——中国古代“争”“让”范畴的现代启示[J].文史哲,2000(6):21-28. 被引量:6
-
10王萍.西方美学史上关于美本质的讨论[J].群文天地(下半月),2011(11):97-9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