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社会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83-186,共4页
Sociological Studies
同被引文献1129
-
1李翠玲.“家园”追寻与社区治理的价值取向[J].中国行政管理,2020,0(1):53-57. 被引量:12
-
2李友梅.新时代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的重要意义[J].社会治理,2020,0(1):12-14. 被引量:27
-
3黄快生.妇女参与乡村振兴:制度困境与政策选择[J].社会科学家,2021,36(4):126-132. 被引量:12
-
4齐贵权,丁勇,鲁荣,包艳龙.国家债务风险空间溢出效应及网络特征研究——基于82个“一带一路”倡议国家数据[J].上海金融,2022(2):28-40. 被引量:2
-
5朱迪,王卡.网约配送员的社会认同研究——兼论“新服务工人”的兴起[J].山东社会科学,2021(5):83-92. 被引量:14
-
6凤仙.“节日的阐释”:都市青年在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实践[J].当代青年研究,2021(6):71-77. 被引量:2
-
7李朔严,王名.政党统合与基层治理中的国家—社会关系[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21(2):171-180. 被引量:32
-
8罗彦莲,苏雪.宁夏“帮扶县”农村妇女素质提升路径研究[J].民族学论丛,2023(4):77-86. 被引量:2
-
9郑杭生,杨敏.社会实践结构性巨变的若干新趋势——一种社会学分析的新视角[J].社会科学,2006(10):109-115. 被引量:79
-
10田毅鹏.轿车文明对都市社会空间的重塑[J].思想战线,2007,33(2):36-42. 被引量:3
引证文献102
-
1朱迪,王卡.网约配送员的社会认同研究——兼论“新服务工人”的兴起[J].山东社会科学,2021(5):83-92. 被引量:14
-
2王亚辉,刘嫣,邓军佳,谭霞.沙洲村旅游发展的乡村振兴效应[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24,45(3):18-25. 被引量:1
-
3张杰,瞿嵩明.跨文化虚拟共同体认同的在线建构——基于新华社推特账号孔子学院议题的全样本研究[J].国际汉语文化研究,2020(1):95-111.
-
4吴永红.分化与整合:全球化时代的社会认同[J].学术论坛,2008,31(5):102-105. 被引量:1
-
5韦广雄.制度话语下的和谐社会建构[J].求实,2008(9):45-47.
-
6吴永红.社会认同:分化与再结构[J].晋阳学刊,2008(6):49-52. 被引量:1
-
7苗瑞凤.传统与现代--论农民工维权的综合性特征[J].调研世界,2009(4):10-12. 被引量:7
-
8王力平.关系与身份:中国人社会认同的结构与动机[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1(1):50-52. 被引量:11
-
9杨敏,王建民.在社区建设中重铸社会认同[J].天津社会科学,2009(3):64-68. 被引量:7
-
10麦尚文.价值传播与社会认同——《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价值观呈现与传播分析[J].国际新闻界,2009,31(5):71-75. 被引量:35
二级引证文献721
-
1闵琪,冯孟爽.我国“美好生活”研究回顾与展望[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21,22(2):119-130. 被引量:1
-
2刘嘉琪,齐佳音.社交媒体情境下企业信号传递对短期销售收入的影响研究:以社会资本为中介变量[J].管理评论,2021(4):193-204. 被引量:14
-
3徐素军.共同富裕视角下苏州传统村落旅游发展的路径研究[J].质量与市场,2021(24):1-3. 被引量:2
-
4徐茜茜.奉献与感动——互文性理论视角下的《感动中国》颁奖词研究[J].新闻传播,2022(16):29-31.
-
5刘迎华.山东黄河流域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研究[J].烟台职业学院学报,2024(1):23-28.
-
6刘嘉唯,高慧颖,崔立新,朱珈印,吴奕萱.微信社交网络顾客感知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信息与管理研究,2019,0(4):58-69. 被引量:5
-
7单悦影,祁凯.网络社群网民情绪感染研究综述[J].新媒体研究,2022,8(18):6-9. 被引量:2
-
8于相贤.乡村旅游开发“五朵金花”经验及启示[J].乡村论丛,2021(5):124-128.
-
9赵忆桐,夏颖.大学生理性爱国精神培育实践路径[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1(3):117-120.
-
10蔡晓珊,黄旭欣,张斌.青年志愿者公共服务动机的实证研究——基于广东省的问卷调查[J].探求,2023(4):112-120.
-
1崔珏.培育社会认同,促进和谐社会建设[J].探求,2011(2):47-51.
-
2吕敬美.权力、话语与意识形态有效性的内在关联[J].社会科学论坛,2013(10):53-62. 被引量:2
-
3户晓坤.基于社会认同的主流意识形态领导权研究——葛兰西政治哲学实践向度的当代性阐释[J].前沿,2015(6):22-27. 被引量:2
-
4张智敏.“三结合”运作模式的实证分析与理性思考——以武汉市东西湖区、汉南区为例[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25(5):96-100.
-
5汪潇,高鉴国.中国慈善捐赠多维监督机制发展研究[J].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7(4):463-467. 被引量:1
-
6樊鹏.从中美决策体制比较看中国制度优势[J].党建,2014(8):22-24. 被引量:3
-
7梁伟发.公安机关社会管理创新的若干思考[J].公安研究,2010(2):5-9. 被引量:7
-
8乐观清.浅析政府内部的专门监督[J].人事与人才,2001(7):37-37.
;